清华张小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张小琴

2018-0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编者按:金秋时节,又到迎新!各新闻与传播院校都积极开展了迎接新生的工作,其中,迎新大会上院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的迎新致辞及寄语,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各新闻与传播院校的迎新致辞及寄语,对青年新闻学子初步了解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正确掌握新闻学学习方法.蕴育形成新闻理想等,都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也应该是我们新闻教育界值得重视和关注的内容.一篇精彩的迎新致辞及寄语,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作用,或许并不亚于一堂课上的专业传授.为此,经联络商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新闻学组与人民网传媒频道共同开

编者按:金秋时节,又到迎新!各新闻与传播院校都积极开展了迎接新生的工作,其中,迎新大会上院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的迎新致辞及寄语,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各新闻与传播院校的迎新致辞及寄语,对青年新闻学子初步了解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正确掌握新闻学学习方法、蕴育形成新闻理想等,都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也应该是我们新闻教育界值得重视和关注的内容。

一篇精彩的迎新致辞及寄语,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作用,或许并不亚于一堂课上的专业传授。

为此,经联络商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新闻学组与人民网传媒频道共同开展“新闻与传播学院迎新致辞及寄语”征稿活动。热烈欢迎各新闻与传播院校领导、老师、毕业生、在校生积极投稿!

》》》点击查看《“新闻与传播学院迎新致辞及寄语”征稿启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张小琴

虽然上过各种舞台,也面对过各种话筒,但是在清新——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代表老师发言这是第一次,所以随着到我的时间越来越近,我心跳越来越快,还是挺紧张的。每学年都能看到很多的新面孔来到了清华园里面。每次看到一张一张这么年轻的面孔,意气风发、青春勃发的这样的面孔,我都会感觉到在你们面前有一个非常长非常长的未来,在你们面前有着很美好的未来,而在这个很长的美好的未来当中,有这么一段就是从今天开始的,就是你们在清华将要度过的四年、三年或者两年。

那么在清华的四年、三年或两年,清华将会给你们留下什么,你们又会给清华留下什么?这是我想今天我们可能会去思考的问题。

我觉得大学是一个最好的滋养身心,能够尽情的、尽量地去成长的一个地方。我们在校园里面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寻找到自己,尽量地去舒展自己身心,去发展自己的心智,然后尽量地吸收营养。

而清华我觉得又是一个最适合成长的地方。我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地感受清华之美,就像今天这么一个蓝天白云的好天气,清华的校园里面可以说每一步、每一个空间都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画面。可能刚来清华的时候会有这样美的感受,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它就变成了我的宿舍、我的教室、我的餐厅,它就是我每天生活的一个场景。

其实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我觉得很多人会和清华擦肩而过,你没有跟它产生一种深刻的关系。我记得今年的毕业生,有一位于海童做了一个图片的(作品)。

他用了两万张延时摄影,做了一个27分钟的清华的片子。清华的四季流转、晨曦变换在他的镜头之下就变得非常地美。他得用多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两万次的拍摄?他和清华之间是这样一场深刻的“爱恋”。

当其他同学只是和清华擦肩而过的时候,他和清华发生了这样一个深刻的故事。我觉得他能感受的东西可能会比其他人更多。当然,我们感受清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他用他的方式,你们可能有你们的方式。我觉得大家要去尽量地感受清华的历史。你对清华的历史了解越多,清华在你的眼里面就越具体、越厚重。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都讲到梁启超,“君子”的这个演讲,这个演讲就发生在同方部。希望你们下一次走到同方部门口的时候,能够稍微慢一慢脚步,去侧耳听一下是否还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这样一个声音的回响。当你们走到荷塘边的时候,去感受一下是不是还有朱自清的背影;走到古月堂的时候,是不是能够看到钱钟书和杨绛的第一次相遇。

远的不说,就在我们学院,学院一进门,大家可能注意到有一块拼花的瓷砖。我们学院(建筑)是1930年建立的,看到这块花砖的时候,你想象一下,当年拼这块花砖的工人,他是用什么的心情在拼这些花砖,而设计这个学院的人又用什么样的心情去设计这个学院。

你们可能在一进门的时候就看到,前总理朱镕基先生曾经在我们学院读过书。你也可以感受下是不是还有朱镕基先生背着书包走进门的那一瞬间。

还有可能很多同学不知道,我们老的电机馆在“文革”当中,曾经是第一场“武斗”发生的地方,曾经在那儿发生过流血事件。如果你这样的去了解清华,你对清华的了解越多,那些历史就会在你面前浮动起来,你会感觉到它的厚度。

历史是一层一层的长起来的。到了今天,当你走到每一个角落,当你在每一个瞬间的时候,如果你能够了解更多、能够感受更多,那清华对你来说就一个丰盈而厚重的一个地方。你会感受到它的文化和历史。那你吸收清华的营养可能就会更多。当然我们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这儿,去到每一个教室里面,去吸收丰富的知识的营养。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先生的脑海可能都是一个知识的宝藏。这些宝藏也等着大家去探索。

另外我希望大家在这四年当中能够完成精神和人格的养成。大家都说清华是一个大平台,有做大事情的意识。天将降大任于“清华人”的这样一种意识。我们学院的首任院长提出来“面向主流,培养高手”。所谓“面向主流”,就是要上大平台;“培养高手”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有上大平台、承担大责任的能力。

如果我们在经过了这样的一些吸收,我们能够不断地去吸收清华的营养,不断地去养成自己的人格,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会一天天、逐渐地变成一个“清华的你”。而同时,当你的生命越来越丰盈,当你的生命的力量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可能你也会把你生命当中的丝丝缕缕留在清华当中,那清华可能会成为“你的清华”。

我想,清华曾经是梁启超的清华;曾经是朱自清的清华;也曾经是邓稼先、钱学森的清华;它还曾经是高晓松和李健的清华。现在清华已经是你的清华了,你和清华会发生什么样的一个故事呢?

清华的你,你的清华。这个故事今天已经开始了。大家请尽情地抒写吧!

张小琴

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记者、主持人研究,电视修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