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宁生老婆 许宁生任复旦大学校长 师生惜别老校长杨玉良

2017-09-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网上海10月25日电(记者仇逸 吴振东)24日下午,复旦大学举行全校骨干教师和干部大会.中组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复旦大学校长职务任免的决定,任命许宁生同志为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同志不再担任复旦大学校长职务.中组部干部三局局长喻云林说,杨玉良同志已经到龄到届,主动提出希望退下领导岗位,党中央.国务院从中管高校建设全局和复旦大学实际出发,根据有关规定和推进干部交流的精神,经过反复酝酿.慎重研究做出上述调整决定.复旦大学是我国著名高等学府,在近110年的办学历程中,为

新华网上海10月25日电(记者仇逸 吴振东)24日下午,复旦大学举行全校骨干教师和干部大会。中组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复旦大学校长职务任免的决定,任命许宁生同志为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同志不再担任复旦大学校长职务。

中组部干部三局局长喻云林说,杨玉良同志已经到龄到届,主动提出希望退下领导岗位,党中央、国务院从中管高校建设全局和复旦大学实际出发,根据有关规定和推进干部交流的精神,经过反复酝酿、慎重研究做出上述调整决定。

复旦大学是我国著名高等学府,在近110年的办学历程中,为我国的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世纪、新阶段,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高。他对杨玉良同志为学校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中央认为,许宁生同志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是合适的。相信许宁生同志能够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与朱之文同志一道,团结带领大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复旦大学建设得更好。

杨玉良深情地说:“复旦在我的心中分量很重,是我终生的精神家园”,感觉“最值得留恋的是一份情感,这份情感是同事之间的、师生之间的,和对家人的情感”,“尤其作为复旦人,是一份对复旦的情感以及我们对这个国家、民族的情感”。他指出,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需要几代人不断努力,相信在校党委、在朱之文同志和许宁生同志的领导下,复旦大学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许宁生,男,1957年7月生,1999年10月入党,1975年10月参加工作,英国阿斯顿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系物理与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12月起任中山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许宁生衷心感谢上级的信任,表示将与大家一起为学校的发展努力工作。他表达了三点想法:用心当好一名复旦人,与大家心连心,同心同德把复旦的事情办好;鞠躬尽瘁,为把复旦大学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奋斗;按照规律办学,做好继承与发展。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表示,复旦大学是一所享誉中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全局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杨玉良同志为复旦大学的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表现出对教育事业、对复旦大学高度负责的可贵品质和真挚深厚的感情。相信许宁生同志一定会不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不负全校干部师生的期望,书写学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泽洲代表上海市委对中央的决定表示坚决拥护,对许宁生表示衷心祝贺和热烈欢迎。他代表上海市委对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提出希望:一是贯彻中央和市委的要求,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二是传承发扬优良传统,进一步建设坚强有力的党政领导班子;三是充分发挥优势,为上海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代表学校党委表示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他说,杨玉良是一位学术造诣很深的科学家,一位优秀的大学校长,以他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个人的学术魅力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尊敬,也赢得了兄弟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敬重。

许宁生是一位在物理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既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的经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又有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经验,中央决定选派许宁生来校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复旦大学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他表示,将全力支持许宁生校长的工作,相信这必将为复旦的发展带来新的优势、新的力量、新的活力。

得知杨玉良卸任的消息,师生们在网上纷纷表达敬意和惜别之情。教师严峰说:“杨校长儒雅博学,君子风范,对教师很尊重,是很好的大学校长。”毕业生“伶俐Fiona”说:“如灯塔般指引我们的是复旦一脉相承的精神,谢谢复旦,谢谢校长,让我们这里成长、蜕变。

”在校生“请叫我阿彤木”说:“我是在杨校长的迎接下进入复旦的,遗憾不能在他的祝福中走出复旦。但是我相信,杨校长带给复旦的,复旦带给我的,会融入我的身体,陪伴我度过未来的日子。”

2009年1月14日,中科院院士杨玉良接替王生洪成为复旦校长。在就职演讲上,他引用舒婷的诗《致橡树》中的诗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在上任后的第一次党政干部大会上,他以《我心目中未来的复旦》阐述自己的治校理念:“坚守‘学术为本’,坚守‘服务社会’,坚守‘服务国家’,坚守我们的道德,这是我们的使命,这就是我心目中未来的复旦……”

五年来,杨玉良设立书院制全面进行通识教育;他在全国率先推行“跨院系大类”本科招生,学生可在录取后进行个性化专业选择;他在校内推行“跨界公开课”,登上讲台,为数百名师生带来遗传学公开课……在与师生的多次对话中,他一直强调重塑“复旦精神”,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而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