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不花李天田 【脱不花】柳传志对话脱不花:“我对85后的理解与不解”

2017-08-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脱不花:柳总,您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关于30年的联想发动机这件事情,这篇文章发出之后,其实有很多的人来解读这篇文章,现在您有关注这个文章所引发

脱不花:柳总,您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关于30年的联想发动机这件事情,这篇文章发出之后,其实有很多的人来解读这篇文章,现在您有关注这个文章所引发的一些解读或者反馈吗?

柳传志:不能说全部的都看过,我们公关外联部给我选摘的这些东西我都看了。

脱不花:这些反馈里面您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或者是特别不能接受的,能够举一个例子吗?

柳传志:最有意思的当然就是那个U盘了。这实际上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第一,他确实是没有在联想的企业里面工作过。第二,由于他的年龄所限,他就不知道中国过去的情况。在中国以前80年代的时候,完全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计算机工业,跟国外差的不知道有多远。

因此在努力跟外国人竞争的过程中,如果大家不是真的非常团结,如果大家不是真的是目标一致的为一个公司努力的话,如果大家都像U盘似的,那就更不可能了。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精神呢?那就是因为在四五十年代的时候,我见过中国更惨的时候,被日本人屠戮的时候,一盘散沙的时候。

你会感觉到无比的痛心。在联想的人为什么能接受呢?因为联想的人长期以来就是处在一个为集团方向去奋斗的环境里。联想的人感觉为什么不同?关键在于领导人能不能以身作则,如果领导人能够以身作则,这个事就做的通。所以为什么在我们的这个组织里面的人,他的感觉会不一样,就是在这。

脱不花:像您在您的工作环境当中,您身边最年轻的同事,就是紧密的跟您一起工作的人,大概最年轻的是什么年龄?

柳传志:80年代初的。

脱不花:90后肯定没有了。

柳传志:重要的岗位没有。

脱不花:其实我自己花了两年的时间跟他们特别深的去接触,包括做调查,包括跟他们去做一些交流,包括跟他们一起玩,我发现其实过去我对他们是有偏见的,我觉得在70后的身上还是有比较强的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等等,到了90后他们就没有了。

因为我也有很多员工,我觉得他们好象没有什么责任感、比较自我、他自己的那个理由是大过天的等等。但是后来你真的跟他们接触以后,我就觉得这个变化的本质不在这个地方,而是在于他们是更多样化的一代,就是人跟人都不一样。

他会觉得我就是不协调,我不妥协的,我不会为了这个组织去妥协的,如果这个组织能够包容我的这种不妥协,我就也挺愿意做这工作的,或者说如果我已经到了一种相当个性化的程度,我就完全选择U盘了——但是选择U盘有积极的一面,因为这个U盘里面要有东西,你要先把自己装满,否则你没有资格U盘化的生存。

在他们的价值观里面他们会觉得进入大公司去工作,朝九晚五的上班是一个挺不酷的事情,所以在这里面的话是不是对大公司就会产生一个挑战,因为有很多确实有很优秀的人,很有创造力的人,他选择不加入一个组织,这个其实才是真正的一个风险。

柳传志:其实所谓多元化,我认为真的没有什么……但是(无论如何,)你心里头要对某一种你认为神圣的东西有责任感,我觉得这个人都得有。这种多元化最后不应该像当年中国一盘散沙一样,一盘散沙跟多元化如果能划等号的话,中国就很危险。所以在这个里面确实得有一个底线,什么东西可以多元化,什么东西不可以。

脱不花:我的观察是这样的,现在这一代年轻人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比如说他在联想上班,一个很基层的员工,90后刚刚本科毕业什么的,他可能对联想这个组织本身,他的归属感没有那么强。但是如果您有时间去看一眼他在互联网上的这种活动的话,你会发现他可能跟一些在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的他可能都不认识的人,可能是一个音乐小组,可能是一个学业小组,可能是一个爱好小组,他们的关系是特别紧密的。

他的那种归属感,从现实的这个社会已经转入到了一个虚拟的社会,因为他在那个社会里面没有烦恼,大家在一起完全是因为兴趣和爱好。

这个其实是对他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也可以说是一种补偿,也可以说是一种替代。这个其实对管理者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