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军乡下人 传承家乡的医术——走近市级非遗吴鞠通温病疗法传承人王兆军

2017-1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楼上传来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只见一名男子一脚跨两个台阶飞奔着下楼而来.他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年近58岁的人.他就是淮安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淮阴吴鞠通中医研究院院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鞠通温病疗法传承人王兆军.挖掘的艰辛王兆军1954年出生于一个五代为医的中医世家,父亲是我国著名中医治疗乳糜尿并形成系统理.法.方.药的创始人王绍和,哥哥是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淮安市第二届十大名中医之一的王兆凯.1977年,王兆军随父研习岐黄,从盐城卫校.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便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尤其

楼上传来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只见一名男子一脚跨两个台阶飞奔着下楼而来。他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年近58岁的人。他就是淮安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淮阴吴鞠通中医研究院院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鞠通温病疗法传承人王兆军。

挖掘的艰辛

王兆军1954年出生于一个五代为医的中医世家,父亲是我国著名中医治疗乳糜尿并形成系统理、法、方、药的创始人王绍和,哥哥是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淮安市第二届十大名中医之一的王兆凯。1977年,王兆军随父研习岐黄,从盐城卫校、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便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尤其注重对外感病的研治。

从小耳濡目染,使王兆军对中医有着比其他人更深厚的感情。由于和吴鞠通是同乡,他一开始学习中医就对吴鞠通温病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触了,你才能发现它急需传承的紧迫性,这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责任!我的家乡出过这么一位伟大的名中医,再不去挖掘去传承,可能就会被忘却。”王兆军谈起研究吴鞠通学术的初衷,又是自豪又是无奈。

现存的吴鞠通学术材料少而又少,为了进一步了解吴鞠通温病疗法的精髓与真谛,让更多的人尽快知晓中医的博大精深,王兆军带领同仁们不分时间地多次跑到吴鞠通故里查资料、寻找相关信息。由于历史久远,了解吴鞠通及其医学的人已经很少了,他们只能挨家挨户拜访老人,希望多了解一点是一点。

王兆军的父亲王绍和也是吴鞠通的追随者,看到后辈们如此辛苦,便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吴鞠通的相关医学书籍交给了他们,包括一套清光绪十九年版本《温病条辨》线装书,民国版本的《吴鞠通医案》、《本草纲目》以及众多的临床验方和医学手稿等。这些珍贵的书籍现在被珍藏在王兆军的书柜里,他说每每只是小心翼翼地看两眼,心情也会很舒畅。

传承的责任

为进一步挖掘、整理、传承、提高吴鞠通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淮阴传统医学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更好地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王兆军作为副主任委员参与成立了淮阴吴瑭医派学术研究会。2007年成立的吴鞠通中医研究院,也为王兆军他们更好地进行吴鞠通学术研究提供了平台。

为了对吴鞠通学术予以更好地保护,2010年王兆军等将吴鞠通温病疗法申报了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使申遗顺利进行,申遗材料做到尽善尽美,王兆军带领淮阴吴瑭医派学术研究会组织撰写了专题学术论文数百篇,举行专题活动六次,其中全国性活动二次。

研究会在学术顾问、江苏省名中医严冰的指导下,组织专家编写了《温病条辨析评》、《淮阴中医》、《吴鞠通研究集成》、《吴鞠通医案评析》、《医医病书析评》、《吴鞠通研究心书》等专著,王兆军作为主编或者副主编撰写了大量素材和文字创作,他个人近三年就发表了关于吴鞠通学术研究的专业论文六篇。

现在,王兆军所带领的吴鞠通学术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学说研究、临床诊疗等方面都卓有成效,使得对吴公学术研究形成了一定规模,具备了系统的理论框架、人才结构和组织机构,已得到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省中医药局、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领导和专家的认可和肯定。

尤其是“全国纪念吴鞠通先生诞辰250周年高层学术论坛”在淮阴顺利召开,王兆军作为大会秘书长和同仁们一道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赞赏,淮阴区政府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极大的支持。在淮安中医界热心参与下,吴瑭医派学术研究的硬件投入和学术传承、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发展的信心

温病是指外感急性热病,包括现代的许多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肠伤寒以及肺炎、麻疹等等,在保护人类健康上和现代医学互为羽翼。从非典型肺炎、禽流感到甲型流感H1N1,都是中医药大显身手的舞台,特别是吴鞠通的温病学术理论对这些疾病的医治无疑是雪中送炭。

谈到吴鞠通温病疗法接下来的发展,王兆军说:“现代西医对中医冲击太大,很多中药都被西医断章取义了,现代中药制剂不能代表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广大医护人员要对中医重新认识,正确认识。

中药因其复杂的煎服药方式一直得不到患者的青睐,我们医院正在不断改进中药剂型,如将中药熬汤制成袋装,加工成胶囊、药膏、冲剂等等,这样患者服用起来就更方便了,也有利于改善滥用激素、抗生素,缓解看病贵等问题。

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是全国中医药大学的必修考试科目,理论如此完善,我们应该运用到临床中,这就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否则临床实验无法展开,民间开发并不能成为主流,还需要政府的引导才行。正在筹建中的淮阴中医院将会成为中医验方、适宜技术、温病学术成果在临床推广的广阔平台。”

正因为在吴鞠通学术研究以及中医临床方面的突出贡献,王兆军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第五届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首届优秀青年中医药工作者、淮安市中医学术技术带头人,并入选淮安市“533英才工程”首批拔尖人才培养对象,还被指定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方志中中医药文献的辑录与整理”基础科研项目江苏省子项目的负责人,当选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名家流派研究会副主任委员。

王兆军说:“我们一代一代的淮阴中医人不仅要传承吴鞠通的温病学术理论,还要挖掘、发展、研究吴鞠通先生在内、儿、妇、外、养生保健等方面的济世仁术,把临床验之有效的方药予以推广,改变中药剂型,方便人民群众,让淮医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吴鞠通温病疗法:

吴鞠通,从习医始时便立下宏愿,律以厚德,专心致志,终成一代名医,解万民于倒悬。因为所居住的淮阴是一个水湿偏重、气候湿热的地区,历史上外感温热病流行甚广,中原地区总结医疗经验的《伤寒论》,显然不尽适合于治疗江南地区的疾病,便开始研究温病学。

尤其是《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著作及其创立的三焦学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温病学说的内容,使之最终成为与伤寒相羽翼之学说,补充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