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前兆有哪些? 急性期脑梗塞的一般治疗

2019-03-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脑梗塞规范名称为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梗死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脑梗塞在发病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内往往会出现各种先兆,认识和警惕这些先兆的发生,及早采取措施,可大大减少脑梗塞的发病率. 常见

脑梗塞规范名称为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梗死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脑梗塞在发病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内往往会出现各种先兆,认识和警惕这些先兆的发生,及早采取措施,可大大减少脑梗塞的发病率。 常见的脑梗塞的先兆有: 突然单眼失明或视物不清,在短时间内又迅速缓解,多提示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发作性眩晕、耳鸣,伴有恶心呕吐,走路不稳,提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发作性说话吐字不清,舌头发硬发麻;发作性半身麻木无力,流口水;一过性黑朦,一过性意识不清或嗜睡;突然不能说出物体名称,尿失禁;突然不能识别颜色或偏盲,记忆力减退;原有头痛性质改变,由阵发性发作转变为持续性不缓解,头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脑梗塞先兆的危险潜在因素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史、心脏病史、动脉粥样硬化史、长期吸烟、酗酒及家族遗传史等;脑梗塞先兆近期危险因素有:大喜大悲,过度劳累,跌倒外伤,气候突变,生活习惯突然改变等。 上述先兆,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反复发作,甚至逐渐加重,如果出现先兆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应当就地休息,病情稳定后立即去医院就诊,系统地进行影像学、血液流变学、血脂、血糖、心电图、经颅多普勒(TCD)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尽早地作出诊断。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病因治疗,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应给予有效处理纠正:如扩血管药物应用,改善血循环,抗凝治疗,脑代谢活化剂,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等。总之要使短暂性脑缺血向正常方向转化,就可阻断不可逆的脑梗塞发生。

病因

临床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前者是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因血流中被称为栓子的异常物质阻塞动脉引起,例如某些心脏病心腔内血栓脱落的栓子。

临床表现

1.主要临床症状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常见的症状有:

(1)主观症状 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 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1)脑梗死的梗死面积以腔隙性梗死最多,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2)中等面积梗死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醒,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3)大面积梗死患者起病急骤,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急性期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小时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由于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吞咽困难,若不给予合理的营养,能量代谢会很快出现问题,这时即使治疗用药再好也难以收到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