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成就 文学泰斗饶宗颐的学术成就与贡献

2017-10-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饶宗颐于中国文化而言,乃一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在古文明研究.考古学.古文字学.敦煌学.历史学.中印文化关系史.文学史.楚辞学.词学.文心雕龙学.艺术史.音乐史.宗教史.潮州学.方志学及地方史研究.香港史.目录学等领域皆有卓著的建树.其中尤以敦煌学.古文明研究.历史学.中印文化关系和中国文学艺术史等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更是一位文学家和艺术家,擅长于各体旧体诗词.赋.古文.骈文.各体书法和中国画等的创作,可谓独步当代.饶宗颐知古而不泥古,深植中华文化的沃土而能超越民族文化的局限,从世界人类文化的高

饶宗颐于中国文化而言,乃一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在古文明研究、考古学、古文字学、敦煌学、历史学、中印文化关系史、文学史、楚辞学、词学、文心雕龙学、艺术史、音乐史、宗教史、潮州学、方志学及地方史研究、香港史、目录学等领域皆有卓著的建树。

其中尤以敦煌学、古文明研究、历史学、中印文化关系和中国文学艺术史等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更是一位文学家和艺术家,擅长于各体旧体诗词、赋、古文、骈文、各体书法和中国画等的创作,可谓独步当代。

饶宗颐知古而不泥古,深植中华文化的沃土而能超越民族文化的局限,从世界人类文化的高度审视本民族文化及其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他在当代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可简明概括为如下三点:(一)本世纪的中国传统人文学术研究,一个大的趋向即如何在乾嘉诸老的基础上再向上一层。

向上之路,依学者个人的天资禀赋与治学风格、学术背景的差异而呈现不同面貌。饶宗颐经其特殊的个性聪明才智,正是处于此一学术潮流中的前线人物,其成绩足以与当代名家相颉颃。

(二)由于1949-1978年的特殊时代因素所造成的闭关锁国状况,尤其是文革十年动乱对于中国文化的践踏,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缺乏应有的成就与活力。而这一段时期,正是饶氏学问生命的精进期,也正是他成长为中国与海外汉学研究不多的桥梁人物之一的时期。

譬如,1956年,饶宗颐发表《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将伦敦所藏这部反映早期天师道思想的千载秘籍,全文录出,兼作笺证,阐明原始道教思想。其后不久,法国的中国宗教学权威康德谟即以此书教授诸生,以至引发后来欧洲道教研究的长期计划。

在21世纪的"东学西渐"史中,饶宗颐是一个重要的开风气的人物。如果说,21世纪的东学西渐必资延续下去的话,饶宗颐的学术位置亦将因此而显出其重要意义。

(三)饶宗颐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一定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名人。同时,他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和谐的特点。

整个二十世纪,一般知识人都觉得一定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新派"与"旧派"之间做选择的时候,他却没有一种焦虑与困惑。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饶宗颐的学问、艺术与文化人格、与香港一地有极为重要的相似性。

是特殊的地缘所造就的学术文化史现象。这一范式所树立的标格,将对于未来的中国学术具有重要启示意意义。学者评价:专家叹服"只要触角所及,饶宗颐莫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饶氏治学,"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通儒,学兼中西。

除了学术的研究外,饶宗颐也擅长书法、书画、诗词、古琴,而且造诣极高,赢得甚高的评价。绘画方面,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影响颇大。

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隶书兼采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学者对他的书法评价是:"无所不能"。饶宗颐教授的书画艺术秉承了中国明清以来文人书画的优秀传统,充满"士夫气",是当今社会难得的"学者型"书画艺术家,他的山水画写生和人物白描,独具一格。

他的国画题材广涉山水、人物、花鸟,有传统流派的摹仿,有世界各国的风光写生,更有自成风格的创作。

书法方面,植根于古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各家豪纵韵趣,隶书兼采壳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真草隶篆皆得心应手,从大幅中堂、屏条、对联到方寸空间小品,风格多样,而沁人心扉的书卷洋溢于每件作品之中,是名副其实的文人书画。

饶宗颐也懂得音乐。音乐文学以及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是饶宗颐的重要学问领域。他不仅是一个音乐史方面的学者,还是一个资深的古琴家。饶宗颐蓄有古琴数张,其中一张是北宋郭之所藏"万壑松"琴,关于这琴他曾有《凄凉犯》词咏其事。

早年由于研究词曲音乐的关系,饶宗颐对于古琴艺术渐渐入迷,50年代从岭南古琴名家容心言先生习指法,终有所成就。并对琴谱、琴史产生研究兴味,在这方面也有大成,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此文可谓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发表后为海内外学者和古琴家所传诵。#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