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联陈三两 陈锡联:从放牛娃到三星上将

2018-04-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锡联年仅16岁就担任红四军十师三十团团部政治指导员,在红军时期,是年龄最小的正师级将领.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769团团长.三八五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要饭放牛娃  铁心当红军陈锡联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高桥镇西5公里的九龙冲长丰村,8岁开始,给富人放牛,受尽财主欺凌.经母亲介绍,他认识了一位姓詹的"干爷".他对这位"干爷"不甚了解,只知道他是红军,身上有支短枪

陈锡联年仅16岁就担任红四军十师三十团团部政治指导员,在红军时期,是年龄最小的正师级将领。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769团团长、三八五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要饭放牛娃  铁心当红军

陈锡联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高桥镇西5公里的九龙冲长丰村,8岁开始,给富人放牛,受尽财主欺凌。经母亲介绍,他认识了一位姓詹的“干爷”。他对这位“干爷”不甚了解,只知道他是红军,身上有支短枪,从“干爷”与母亲的谈话中感受到,红军是为穷人扬眉吐气的。

那天临走时“干爷”对母亲说,有什么为难的事可去肖家寺找他。 陈锡联所认识的这个“干爷”,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特务队队长詹才芳。詹才芳1923年到武汉,接受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董必武的教育。

1924年正式参加革命,以后根据董必武的指示,返回黄安参加农民暴动。革命战争年代,成为一代名将,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陈锡联连夜赶到肖家寺找到詹才芳,坚决要求参加红军。

詹才芳摸了摸陈锡联的头,问道:“”参加红军要打仗,打仗要流血要死人,你不怕?”“不怕!”锡联大声回答。詹才芳笑着说:“那好!干爷缠不过你,答应你暂时跟一阵子,待我们到黄安时,再送你回家。

” 没几天,特务队转回黄安游击,詹才芳派人把陈锡联送回陡山彭家。这次参加红军的目的未达到,陈锡联在家里纳闷了几天。不过他没有灰心,一直留意红军的行踪,以便寻找机会参加红军。 1929年4月的一天,从黄陂、孝感开来一支红军游击队,驻在离陡山彭家不到一公里之地的童家塆。

陈锡联喜出望外,好机会来了。当天夜晚,他趁母亲、姐弟进入酣睡之际,便悄悄起身,顾不上穿衣穿鞋,朝游击队的驻地跑去。 摸到童家塆,找到游击队的住屋,便站在门前张望,这时一位40开外的人从屋里出来,见到他就问,“你是哪塆的小孩到这里来做什么?是不是想参加游击队?”陈锡联连忙点头称是。

中年人将他引到屋里。 陈锡联瞒着家人没有穿上衣和鞋跑出来的,那位中年人将自己的衣服给他穿上。

游击队听说收了一位小队员,都来看望,这个给点吃的,那个给点用的,大家对陈锡联表示十分亲热,这也使他第一次感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1931年6月11日,陈锡联所在的红一师,在副军长兼师长徐向前的率领下,出击平汉路,在杨平口地区伏击反动军阀郭汝栋的一个团。

这是陈锡联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战斗。战斗打响后,陈锡联开始有点紧张,在班长的鼓励下,他跟着班长往前冲,他手举大马刀高喊:“冲啊!

杀呀!”勇敢地冲杀敌人。这场战斗取得鄂豫皖边区红军首次歼灭国民党正规部队一个大团的胜利。陈锡联从中受到了考验,并缴获了敌人一支马枪。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成立后,年仅16岁的陈锡联因作战勇敢和组织才能出众,被升为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团部政治指导员,随即参加了著名的黄安战役。

11月10日,在徐向前总指挥的指挥下,黄安战役打响,陈锡联所在三十团和十二师先攻歼黄安外围下徐家墩王家、云台山一带的敌据点,将外围敌人全歼后,在转入总攻黄安城的战斗中,三十团攻东关。

历时43天的黄安战役,红军共歼敌1.5万,其中俘敌师长赵冠英以下近万人,缴枪7000余支、迫击炮10门、电台1部,取得了自1930年冬,鄂豫皖根据地反“围剿”斗争以来的前所未有的辉煌胜利。

陈锡联在黄安战役中表现非常突出,战后升为第三十团第一营教导员。旋即随方面军参加了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光三大战役。

在这几次大战役中,陈锡联打得英勇顽强,取得了战功。 1933年7月,方面军进行整顿扩编,陈锡联被任命为第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党委书记、教导员,同年升任二六三团政治委员。此时,他年仅18岁。

1933年10月,国民党军组织110多个团,约20万兵力分6路围攻川陕革命根据地。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红四方面军仍采用“收紧阵地”的方针,先进行防御,疲惫敌人后转入反攻。 历时10个多月,反“六路围攻”于1934年9月22日胜利结束,我军共毙伤敌6万余人,俘敌2万余人,缴枪3万余支,炮100余门,击落敌机一架。

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时期战绩最大的一次战役。 1934年11月1日,方面军在通江县毛浴镇召开党政工作会议,为激励斗志,鼓励上进,会议表彰了反“六路围攻”中功绩突出的部队。

有6个团获奖旗,有4个团获表彰。陈锡联的二六三团被授予“钢军”称号,并获奖旗一面。会后不久,因陈锡联出色的指挥才能升任红四军十师副师长,后又调到红十一师任政治委员。

年仅19岁,是红军时期年龄最小的正师级将领。 为策应中央红军向西行动,四方面军主力于1935年1月,进行了广昭战役。继而北击陕南,回击川北之敌,旋即突破敌人的坚固江防,横扫了涪(江)嘉(江)流域的敌人,攻克8座县城,歼敌12个多团,约1万余人,创造了方面军战史上大兵团强渡江河的模范战例。

强渡嘉陵江战役胜利后,四方面军开始了震撼世界的长征。 路漫漫,夜茫茫,陈锡联率部在万里长征路上爬过海拔5000米的雪山,三次过草地,一路上与前堵后追之敌打过许多硬仗。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共同北上,陈锡联奉命带一个团在后面掩护。到达毛儿盖后,陈锡联在一座寺庙里,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副主席。

当时,周副主席正在和张国焘谈话,张国焘见到陈锡联便向周副主席介绍:“这是我们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师政委,名叫陈锡联,是十一师的政委,外号‘小钢炮’。”看到血气方刚的陈锡联,周副主席热情地向前与锡联握手说:“你们四方面军的干部真年轻啊!” 包座战役后,陈锡联从第十一师回到第十师任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