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为军纪录片出路 《出路》:武汉纪录片的世界回响

2017-06-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资料图 源自武汉的纪录片<出路>以大学生毕业求职难等问题为主题,是NHK系列纪录片<为什么贫穷>的第八集. 2012年9月,武汉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叫<出路>的纪录片.每集90分钟,每天一集连播三天.后来,<出路>副导演程春霖把剪辑后.片长58分钟的国际版给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看过.国际版出自英国资深纪录片剪辑师GiGiWong之手,但片子没有引起研究生们"特别强烈的反应".<出路>是N H K系列纪录片<为什么贫穷&g

资料图 源自武汉的纪录片《出路》以大学生毕业求职难等问题为主题,是NHK系列纪录片《为什么贫穷》的第八集。 2012年9月,武汉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叫《出路》的纪录片。每集90分钟,每天一集连播三天。

后来,《出路》副导演程春霖把剪辑后、片长58分钟的国际版给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看过。

国际版出自英国资深纪录片剪辑师GiGiWong之手,但片子没有引起研究生们“特别强烈的反应”。

《出路》是N H K系列纪录片《为什么贫穷》的第八集。随着道兰字幕组把这系列纪录片引进国内,奇艺、搜狐等几大视频网站先后将之推至醒目位置。毕业即陷入找工作大潮的年轻人万超的故事,以及高考分数太低只能读“三本”的王盼的故事,打动了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太多如今的中国年轻人经历过片子里那些人潮汹涌的招聘会求职,他们多毕业于教学质量一般、却学费不菲的大专院校。

《出路》中展现的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民办教育乱象、大学生毕业求职难等问题并不是新鲜话题。在过去的十年中,学界有大量发声,媒体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报道。

《出路》在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上播放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而我们,又从中得到哪些“回响”?

上台了,你就不是你了

陈为军和程春霖曾有过设想,万超、王盼、王振祥三个人分别按照3:2:1的比例进行架构,“对中国观众来讲,比较容易亲近”,而制片人和剪辑师则都是西方背景,“更关心体制,而不是情绪的共鸣”。

《出路》记录了王振祥、王盼、万超三个年轻人的故事。

今年六月,片子的主角之一王盼,将从武汉的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这是一所公立学校。王盼的高考志愿是她哥哥帮忙填的,专业是工程造价。她的表哥就在这所学校任职。“我没有浪费时间,认真去学了。”王盼说。

从大二下学期开始,通过表哥介绍,王盼开始在武汉的一家咨询公司实习,驻扎在省委机关工地上,负责工程建设的跟踪记录。

“实习的时候,累倒不累,就是有时候比较迷茫,”王盼性格内向,实习又没有师傅带,工程记录需要她主动去做一些记录。“有些东西没学过,也不是很清楚。”与片中相比,现在她开朗很多,对于未来,王盼想在施工方的单位再实习一年,“未来工作应该比较好找,”她没有表露出过多的担心。实习住的地方没有电视,是一个办公室里隔开一张床,因为靠近省委机关,还有暖气。

今年年初,她和哥哥从网上看了武汉电视台版本的《出路》。哥哥跟她说,“你妈妈的思想比你开明。”“要不是我妈妈态度比较好,当时我可能把程春霖请走了。”王盼说。

2010年6月20日左右,王盼高考结束后,《出路》副导演程春霖到王盼家开始跟拍。王盼直接表示了不配合,总是找借口躲出去,以至于她直面镜头的机会屈指可数。她当时一直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隐私的”。反而是她的母亲给故事增色不少。“一方面她有着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强烈期望,同时付出了许多,另外一方面她的表现力也很好,愿意谈,”程春霖这样说。当然,王盼母亲残疾的形象也是片子有感染力一个因素。

6月28日,王盼填报完志愿,当晚就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东莞打工,在流水线上负责组装玩具。如果没有被录取,《出路》片中记录的王盼家请乡亲吃饭庆祝能上大学的部分,很可能不会发生。在东莞时,王盼自己曾下定决心,就在这打工了,不回去读书了。

“我从小就没什么读书的念头,高考的时候我也尽力了,大学对我来说是比较遥远的,”即便王盼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但是她在查到高考分数那一天,还是和同学抱在一起哭了。

片子中,王振祥在讲台上宣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是弘博软件教育培训的一名老师,游走于湖北各市区进行“高考志愿填报”的宣讲,而实际上是进行招生,有意向的就收取一百元的注册费;王盼是一个刚刚得知高考分数为388分的女生,母亲天生残疾,父母都在县城的砖厂上打工,为填报志愿而闷闷不乐;万超则是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毕业的三本生,游走于各大招聘会,到处求职,不断碰壁。按照各自的发展,王盼被母亲拉去宣讲会,刚好碰到了

王振祥,交了一百块注册费,但无奈12000元的学费太高,不得不放弃,而万超在一次次面试、培训、租房之后,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工作,而王振祥则辞去招生工作,王盼也没有去弘博,而是选择了另外一家学校。

陈为军和程春霖曾有过设想,万超、王盼、王振祥三个人分别按照3:2:1的比例进行架构,“对中国观众来讲,比较容易亲近,”而制片人和剪辑师则都是西方背景,“更关心体制,而不是情绪的共鸣。”

《出路》的制片人是BBC纪录片高级编辑尼克·弗雷泽,他曾写过一个很长的反馈邮件给程春霖,称他们看重王振祥的故事,“他是体制内的人,比较有说服力,而另外一方面是他对自己的行为有忏悔。”

2011年八九月份,王振祥就从武汉弘博软件教育学院辞职了,现在武汉葛店开发区的一家单位从事市场销售工作,每天耗费两个多小时来回往返市区。对于片中的自己,他觉得自己没有表演,因为“其实你上台了,你就不是你了,站在演讲台上,打扮得衣冠楚楚,用着不是你平常说话的声调,本来站就不是我自己了”。

上台招生王振祥并不是出于本意。他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但是一上台宣讲,主持人就介绍说,这是武汉大学的博士、武汉大学的职业规划师、金牌讲师,曾有一次,一个学生留下来,特意问王振祥,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当时考博的经验?王振祥傻了,想把话题引开,但是对方还是追问,弄得王振祥很尴尬。现实或是比片子惨烈得多,“甚至有的别的招生讲师专门来捣乱,在宣讲现场说我们虚假宣传。最后打起来了。”

万超最近给程春霖打电话,他说,“程哥,我现在还没有勇气去看那个片子。”程春霖问他为什么,他说不知道,“他可能得到外部信息太多了,我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所有的同学都给我打电话,因为这个东西在人人网上传得蛮火的。甚至有一个人打电话过来打得好像要哭了一样,说没想到你那个时候那么惨。”万超问程春霖:“你到底把我拍得有多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