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019-0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由于一些观念上的束缚,我国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青少年的重视一直未能达到对学习成绩重视的程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由于一些观念上的束缚,我国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青少年的重视一直未能达到对学习成绩重视的程度,有时甚至为了学生成绩而牺牲其身心健康。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百依百顺,讲究“一俊遮百丑”,还养成了一些“好”学生的骄傲和虚荣心理;而对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动辄训斥,肆意讥讽,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往往造成一些“差”生的自卑和逆反心理。从的角度看,这 种观念和做法对“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害的。

从一些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我国的大部分青少年中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青少年恋爱及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1.是对开展恋爱及性心理教育存在诸多认识误区。如对大学生是否接受恋爱及性教育存在疑虑;对教育后的效果存在疑虑;对恋爱及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狭隘,看不到其广阔背景后的丰富内涵;消极回避,简单处理(2006年2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所披露的实事即为一例)等。2. 是学校、家庭及社会在教育职责上相互推诿,没有一个教育主体主动去承担此项教育的任务。3.是师资队伍缺乏,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薄弱。目前我国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匮乏,能胜任恋爱及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表现出管理粗放,实效性差,形式古板,方法单一,手段陈旧,内容空乏等问题。

(二)在大多青少年中,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高手如林的重点高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的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高三更为突出。在咨询中不少学生倾说“想到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大学,哪有脸见人”,“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习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三)人际关系不协调。当今很多青少年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少跟其他人交流,因而造成自我中心意识太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有些人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这些人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身边同龄人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这些青少年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身边的人搞僵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