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端午粽刘建民 《妈妈的端午粽》入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粹2015》

2018-0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妈妈的端午粽>入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粹2015>          

                                  《妈妈的端午粽》入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粹2015》

                                                                                                               刘建民

     散文《妈妈的端午粽》刊登于《北方文学》散文刊2012年第7期,获《北方文学》散文刊首届全国精短散文大赛三等奖,入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粹2015》。

                                                                                                   2015年6月于杭州

                                                                 妈妈的端午粽

                                                                                                   刘建民

                                                                 (本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

    “五月五,是端午,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当大街小巷又飘荡起淡淡的粽子清香时,儿时妈妈教我们包粽子、挂香包、插艾草的温馨场景,又一一地浮现在眼前。  

  端午的前几天,妈妈就开始准备起来。早早地去街上采购来翠绿的粽叶、新鲜的五花肉、还有赤豆、红枣、糯米,然后把粽叶的正面反面一张张地洗干净,和粽绳一起浸在清水中,把糯米浸透了仔细地淘好。

  端午的头天晚上,吃过晚饭,在堂前换上明亮的灯泡后,全家人就围在大圆桌前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妈妈用手拈起两张粽叶,对角摆好,然后用两手一合,卷成一个斗状,在底下一层铺上糯米,中间放上五花肉,上面再填上糯米,右手先把外端的粽叶往里折叠,在上面盖上一张小粽叶,折好包起来,再用粽绳捆好,一个梭角分明、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在妈妈灵活的手中成形了。

妈妈在教我和姐姐包粽子时,告诉我们包粽子的要点,粽绳要扎的紧,煮粽子时才不会松开,煮熟的粽子也紧实好吃。

妈妈会包各种各样的的粽子,式样有三角粽、四角粽,一个个精致有型。味道有赤豆粽、红枣粽、肉粽,我们最喜欢吃的是妈妈包的家乡豆腐粽。先把老豆腐捣碎,淋上香油,加上各种调料,然后在粽子的第一层铺上淋过酱油的糯米,放上调好料的豆腐,中间放上一块浸泡在酱油中的五花肉,再铺上豆腐,填好糯米包好。煮熟了,轻轻地撕开粽叶,米滑肉香,豆腐松软,特别入味,咬一口,香气四溢,美味无比,那是我记忆中最好吃的粽子了。

   在全家其乐融融围在一起包粽子时,母亲会给我们讲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老家的习俗。妈妈的声音清脆悦耳,在她那娓娓动听的叙说中,我们知道了很多事情,也懂得了很多道理 。

妈妈生长在美丽的新安江畔,那条碧绿清澈的江水孕育了妈妈的灵秀聪慧,而浓厚淳朴的乡风则赋予了妈妈热情善良的品格。勤劳朴实的外婆在四十岁那年生下了母亲,家中最小的女孩,长辈自是倍加疼爱。家境殷实、聪明能干的外公,自小把妈妈当男孩教养。

那时女孩上学的很少,可妈妈小小年纪的却很有主见,坚持到离家十几里路的白沙县城去上学。开朗活泼、美丽大方的妈妈,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特别快,能歌善舞,学习勤奋,写得一手漂亮大气的好字,在学校深受老师同学们的喜爱,少女时代的妈妈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妈妈的青春时代,赶上了火红的年代。那一年,我国第一座自已设计、自己建造、自己安装的当时全国最大的新安江水力发电站开始动工。为了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妈妈随外公外婆及全村人一起从原来居住的汪家移民到了曲斗村。

而毕业于南京军校,十六岁就离开江苏老家的爸爸,那年在国家建设新安江水电站,需要大量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时,也积极响应号召,毅然从大城市来到了这沸腾的建设工地。有缘千里来相会,在曲斗这个宁静的村庄,活泼清纯的妈妈和青年才俊的爸爸相遇了。花样年华的妈妈梳两根乌黑油亮的大辫子,一身的灵气,一脸的秀美。与英俊儒雅、为人正直、才华横溢的爸爸的结合,被人称作是当地最好的姑娘嫁给了工程局最好的小伙。

在家人的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地就包完了全部的粽子。这时候打下手的爸爸开始生火,弟弟则忙着数粽子,给咸粽甜粽做上记号,然后把一个个包好的粽子放进大锅里,放上清水,水要没过粽子,盖上锅盖后,就开始煮粽子了。孩子们在一旁兴奋地等待着。可往往这时候,夜已深人已困,当厨房里开始散发着米粽的香味时,孩子们也已闻着粽香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第二天就是端午了,一早醒来,浓浓的端午味扑面而来。早起的爸妈已从菜市场买回了端午节的菜肴,有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鳝、白切肉、雄黄酒,还有一些新鲜的桃子、李子、蔬菜等等,门上已挂着艾叶草,传说端午挂艾草可以驱虫避邪。晚上还要用烧开后的热水浸上艾叶草,晾凉后给孩子们洗澡,过了端午就是夏季了,江南气温潮,用艾叶水洗澡可以防蚊防病。

吃完香喷喷热乎乎的端午粽,挂上妈妈亲手缝制的端午香袋,孩子们就欢欢喜喜地上学去了。而人缘极好的妈妈不会忘记给邻居们送上一份端午粽。妈妈手巧,在老家六岁就学做鞋子。爸爸常常回忆:刚结婚那阵,因当时在水利部门工作,调动频繁,经常要搬家,我们姐弟三人也随父母亲工作的变动,出生在三个不同的地方。

有时到一个新地方,连灶台也没有,年轻的妈妈,总是自己动手,找来黄泥、砖头、水泥,三下两下就能垒起一个土灶,生火做饭。

无论是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还是在困难时期,妈妈用勤劳能干的双手,全身心地勤俭持家,悉心地照料着孩子们。母亲的婚姻是美满的,她与父亲相随相伴、相濡以沐地携手走过了金婚,也让成长中的我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感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温暖。

端午节过后,还有不少煮好的粽子。妈妈会把粽子三五个一捆地串在一起,挂在阳台上、厨房里。那些天,米粽散发的香味弥久不散,也留在了我们对儿时端午美好的记忆里。

而今妈妈离开我们已一年多了。在思念妈妈的每个日日夜夜,细细地回想着妈妈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用心地体会着妈妈的那份深情,心痛的泪水一滴一滴地洒落......

                                    (母亲喜欢红色,我选用了红色字体)

                                                      2012年端午写于杭州   

                                              获《北方文学》散文刊首届全国精短散文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