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症的危害你知道吗? 为你细数手机对我们身体的影响

2019-05-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哪怕只是半天儿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

依赖困扰

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哪怕只是半天儿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

手机没带在身边就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工作;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就会下意识地看一下铃声设置是否正确;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手机在响,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随着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特别是年轻人手机拥有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开始被“手机依赖症”困扰。

缺乏自信易得“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

在北京某房地产公司做市场推介的唐辉最近被“手机依赖症”深深地困扰着。因为工作关系,他的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手机铃声总响个不停,有老板交代事情的,有客户联系业务的。“手机电池本来能用3天,可我每天得换一次,不断打进打出的电话让我感觉生活很充实。”他说。最近业务减少,唐辉的电话明显安静了,他突然感到不适应,整天坐立不安,在别人的手机铃声响起时,他会条件反射地拿起自己的手机。

心理学专家、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杨玲教授认为,唐辉的表现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她解释说,有些人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情况下,这些人通常会出现上述反应。

“手机依赖症”大多在一些性格比较孤僻、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现。这些人有的希望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使自己不被社会遗忘;有的希望通过手机在同事和上司面前维持高效率工作的形象。“手机依赖症”还表现在沟通多通过手机进行。比如明明几步路就可以走到的地方,却只想打手机解决问题;等人的时候不断地打手机问对方走到了哪里。

关键要让患者找到生活重心

杨玲说,各种心理疾病的出现与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有着很大关系。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让患者找到生活重心,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应该适当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如郊游、健身、看书等。“手机依赖症”严重者应及时接受心理医生疏导,避免更多地影响工作和生活。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通讯工具。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球有6亿多人使用手机,中国有近1.6亿人拥有手机,是世界上拥有手机人数最多的国家

相关危害

心理和生理均受影响

看电子书、刷微博、玩游戏、购物……智能手机层出不穷的新功能,让人们和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同时也埋下隐患――一不小心就会被手机奴役,患上“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特别易发于白领人群。”陈祖辉表示,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相关症状。“一旦没有人发短信或者打电话来,心里就会感觉很失落,产生自我挫败感。”

据陈祖辉介绍,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此外,人们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事实上,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