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曼讲六祖坛经 叶曼先生讲六祖坛经

2017-12-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序:感谢叶曼先生对禅的活泼泼的讲解,破除了我以前对禅的误解.推荐大家看看本文最后两三段关于禅的部分.就能了解下面这两首诗的意思.第一首诗告诉我们,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这个家珍就是我们要明的心,要见的性.第二首诗告诉我们,不要为名利权情所迷惑,一迷无明就起,障碍的正好是我们要明的心,要见的性.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正文)涅槃是不生不灭,这个不生不灭的本体,但是它能随缘起妙用.当它随缘起妙用的时候,凡是有为法就有生有灭

序:感谢叶曼先生对禅的活泼泼的讲解,破除了我以前对禅的误解。推荐大家看看本文最后两三段关于禅的部分。就能了解下面这两首诗的意思。第一首诗告诉我们,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这个家珍就是我们要明的心,要见的性。第二首诗告诉我们,不要为名利权情所迷惑,一迷无明就起,障碍的正好是我们要明的心,要见的性。

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正文)涅槃是不生不灭,这个不生不灭的本体,但是它能随缘起妙用。当它随缘起妙用的时候,凡是有为法就有生有灭,可是生起它的本体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本体这叫涅槃。本体也好,真如也好,佛性也好,佛法也好。它可以随缘生出万有来。

所以这个心真是微妙得不得了,可是它自己涅槃。起的用有生有灭,本体不生不灭。无相实相,现在我们眼前的,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些现象,没有一个有自性的。佛家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断灭空,也不是虚空,一切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一个东西可以是单独存在的。

当因缘聚合的时候生起来,当因缘散的时候它就灭了。包括我们这个身体在内,父精母血再加上第八识,这个叫作因缘,再加上母亲的子宫吸引营养,这是所缘缘,母亲把她心理和生理的滋养由脐带送到我们的身体里,我们慢慢的长大这叫增上缘。

同时母亲不停的供给养分,我们每分每妙都在长,这叫等无间缘,平等平等的,没有间隔的。这四种因缘具足。但是没有父精母血和第八识不行。

地水火风,受想行识,就是我们的我们见闻觉知,我们生了。当四大分散的时候我们死了。一样的花,头一个礼拜的花多美,现在变成这样了。因缘合和就生了,因缘散了就灭了。假设我们问花从哪里来的?在它开之前,在它灭了之后没有它,中间这么短的一段时间,跟我们的生命一样的。

没有一个是有单独自性的,都是众缘合和而成的,目前所有的现象都是虚幻的,无量无边的妄相从哪里生来的?是从实相里生来的。而这个实相我们就叫它本体,真如,如来藏,佛性,什么都成。

它本身一尘不立,所以它无相。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必须怎么样?必须它能生出妙用,生出妙有来。根据它生出的妄相,我们才能从万相后面认出这个本体来。因为它能生万相,所以它本身就没有相。

我姓王就不能姓李,对不对?这个能生出万相的本身必定无相。它自己实相无相而无不相。这是很要紧的一句话。没有相,所以它一尘不立,但是没有一个相是它生出来的,所以无不相。无相无不相,所以称为实相。

微妙法门,这个本体寂静,绝不说话绝不表现,所以在道德经里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驳之不得。这么寂静的能生出万法的。所以释迦牟尼就是寂静能仁。本体是寂静的,但是它能仁。它虽然寂静但是它能生万法。

所以他出生时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这个我就是指这个本体,不是说释迦牟尼。所以这个本体它的微细和它的奥妙,它的难以知道。法门也很难说有多少,所以释说八万四千,岂止八万四千,多得不得了。

所以我们虽然说这个不立一尘,但是生出的妙有无穷无尽。真如理地不离一尘,佛氏门中不舍一法。目前我常常告诉诸位一个比喻,但是还不是。这个电有没有?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但是它可以发光、发热、发冷。

用得完吗?只要它一发动就这么一个插销可以让它千变万化。假设我们拿这个比喻勉强来比喻说明这个微妙法门。所以知道了这个以后,这就是佛家说的理上不离一尘(本体),但是用起来一法都不舍(什么都没有,没一样没有的)。

教外别传,我们知道教,凡是语言文字这是教内的传法,不用语言文字只是以心印心,这就是教外别传。所以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禅宗就这么成立了。当世尊拈花示众的时候,大梵天王献的这朵花,请佛说法,佛没说。迦叶了解了破颜微笑,为什么世尊立刻说出这么多话来,因为他的心和迦叶的心印证了。

这个印证的话就像大印一样的。古时候的信加上漆,然后一个印印上去,在台湾就是这个印章,所以来对印章。那么拿心来印心,只有印的人和接受的人彼此知道。所以古时候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又是男女之情了。这也是以心印心。

这个教外别传,这是以佛心印我心,叫教外别传。我们望着嘴说话这叫教,望着心的话这叫禅,也就是禅那。传入中国的八大宗二小宗,每个宗都是根据一部经,把这部经解释了以后,就着这部经来解说,来判教,根据教理的方法,没有独立的教义,同时这个东西立下来就是这样了。

天台宗,律宗,净土宗(净土三经) ,因为这个经立这个教,这就是宗派。教外别传,这个禅没有独立的教义。这些宗派自己都没有,佛说的每本经都有个我们修行的方法,但是禅宗没有固定的观念。

好比说我们学净土宗必须了解净土三经,这个框框在这儿了,无论知道阿弥陀佛怎么成佛的,或者怎么观想可以看到西方极乐世界,怎么念佛可以往生,概念就固定在这儿了。禅宗没有固定的概念。

虽然没有固定的概念,没有离开佛法分分秒秒,虽然不拘于一经,还是还是有要实习,心心相印,一定有体验,一定有传授和认可。禅宗不是什么新发明,禅宗只是认识你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可以参我是谁,参话头就是参这个。

甚至于禅净双修的话,念佛的是谁。就是这样子的话它就不立文字。不立文字不是否定文字,也没有否定经典。是因为文字已经不能传达它的心意了,所谓文字都是妄想,我心里想说的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我们常常说我心里怎么样我说不出来,事实上不但禅宗说不出来,甚至于连想都不能想,一想就是分别心。

所以禅宗说言语道断,心行迹灭,连分别心走的痕迹都没有了。因为心意都是分别妄想,所以文字都是葛藤,都是爬山虎这些东西老是攀缘。我们总说把你心中的葛藤去掉,都是攀缘在那儿想。

禅宗的传和立宗就是这几句话,就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它是自己不立文字,并不否定文字,也不标榜文字,更不批评判断经典的哪个好哪个坏。不会说净土宗不好,密宗不好,不评判优劣。不依经来立宗,可是它并不忽视任何的经典,你们到大陆的禅堂里面不供佛像,禅堂很大,行禅的地方非常宽大,规矩非常严。

禅师走到极端的话,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还有就是谁念了一声佛,地都脏了,连着洗三天。到了这个地步的话,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时候,因所有的名词、文字、形象都不能代表它,这个只有过来人你到没到这个地步我心里能明白。

所以真正的禅宗还是要修的,还是要练习,还是要体验,还是要传授。师师相授,我以为我悟了道了,没有过来人印证不算回事,因为我们会变成狂禅。

为把这个心法传诸后世,世尊拿上面这段话拿这个来传授给摩诃迦叶,让它代代相传,不要让它断绝。据说摩诃迦叶没有死,世尊不是给他有衣钵嘛,释迦给他衣钵,要弥勒佛在龙华树下成正等觉以后他的任务才算完。

许多人去鸡足山有很多很多的现象发生。禅宗的文字非常之多像指月录,这个公案多得不得了。其实达摩到中国传给二祖的是楞伽经,楞伽经是讲惟识的,比楞严经还难懂。这已经玄奘法师归纳又总结的十二个颂还是很难,真正懂惟识要懂楞伽经。

直到五祖的时候开始讲金刚经,六祖听到五祖讲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大悟说出何期自性那段。当他这么说的时候,六祖在后房里头舂米砍柴八个月。五祖折磨他,然后这样,这叫实习体验,一直到他说菩萨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样才让他三更入室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他大悟以后,五祖知道认可了,才把衣钵传给它。不是稀里糊涂的,看见花开了,我悟了道了。

听到青蛙跳到池塘里,我悟了道了,不是这么回事情。所以为了这样,那么这是禅宗的由来。我们了解这个了,真正要学禅宗的话应该把这两部经好好看看。我讲这些都是为了讲六祖坛经,得知道禅是什么。那么样的大白话,为什么除了佛以外的都称论,而这个称为六祖坛经,而且是法宝坛经。

为什么他的称为经?那么浅近的义理,谁都会讲。这样的话,世尊给迦叶分半座,我挪一挪,你坐在我旁边。迦叶不敢坐,世尊说来坐我旁边。就给他说了法,“法本法无法(法本来是以无法为法),无法法亦法(可是无法本身也是个法)。

今付无法时(我现在把无法交给你),法法何曾法(所法的法何曾有法可法啊)有点像绕口令,”这几话佛法的真义全都在里面。这几个法把名词和动词弄清楚了就知道什么意思了。

所以我们常常谈到佛法就和魔法对立,但是在禅宗里常说是法或如是法,是为了避免拘泥。凡是一件事情一个东西都是禅,所以只能拿心印心。所以我们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告诉你即心即佛,就是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佛。

假如你能够明了你这个心,忘记你这个心,收起这个心,放下这个心,这叫祖师禅。所以我们说明心见性,这个心明了它,忘了它,收起它,放下它。然后用这个心,我上回跟你们讲弥勒菩萨,什么是佛法?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啊。

向上一步,背起布袋就走,且向有人行处行。把世间的东西一切放下,向哪儿走?向有人走的地方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所以知道这个以后,这种传授必须大彻大悟,所以在《问佛经》里有几句话,诸佛密意者,不可以言词来测度,不可以用心来去想,因为这个法不是分别思量所能了解的。

真正了不起的这个法,只有佛跟佛才能究竟了解,这就有问题了,所以不可言说,不可思量。这个经上说你们当知如是法,这个法不是自己的法,也不是别人的法,也不离开自己的法,也不离开别人的法,没有一个不是它。

为什么禅宗在中国的佛教界里几百年来,无人不禅,无师不禅,无事不禅。跟我们的道德经有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所以没有办法,老子只好强名曰道。所以禅宗的大乘佛法在中国来开花结果。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编的,但是深合佛法的大意,这是禅宗。这些东西也不自法也不他法,但是也不离自法也不离他法,怎么知道?只有你亲自己证到以后,原来十方三世诸佛证的就是这个东西。

我们将来证悟了,我们跟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的完全样。道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所以禅宗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说法四十五年都是叫人如何除掉妄想执著,不必求真,只须息妄,你要求真反而要走它路。

求真是大妄想,其他各宗都是要把妄去掉,渐渐的怎么修,怎么除怎么除,都是渐修,禅宗是顿悟。这两种方法是不同的。我悟了,不是世间的知行合一啦,理事无碍啦这种很小的东西。

这个悟是体会,不是悟,真正的悟是翻天覆地。一般的悟我们只是把理事弄了而已,顿悟是超越理跟事的大体验。当这个东西得到了以后,真正悟了以后,我们可以摆脱一切束缚,文字理论形式的束缚,真正大悟道的人,如黑漆桶一下垮掉了,我们都在这个桶子里,这个黑漆桶垮了以后才见到真张。

真张是什么?所有的束缚都没有了,就放出人心里的活力。这个活力我们心里有个永远用不完的电池,电力强得不得了,永远不必充电,你不能想像它的神秘的力量。

这个神秘的力量为什么不能显现出来?就是被我们的妄想执著障蔽了。被妄想执著障蔽了扭曲了,慢慢这个东西腐朽了,枯了凋谢了,或者运用不当,盲修瞎练,或者是以为身外有法,我们把手段当成佛法了。

多少人就说我做好事就是修行就是佛法,不是的。那么这样子的话,运用不当,出现很多不正常,千奇百怪的现象都发生了,不但害了自己,而且也害到旁人,同时坏了佛法。所以禅呢,就是要让我们本来有的能力自由得表现出来。

表现不是从外头得的,是我们本来固有的这个能量。它的创造的本能跟它真实善良的本能,不是贪嗔痴慢疑嫉妒这个东西,这个人人都有的,而且人人共有,不只我有,大家都有。这些东西把它发挥出来,表现出来,让它生出来。

否则世尊和诸佛菩萨就不会费这么多心了。你看看世尊说了四十九年法,他老人家天天说法,所以三藏十二部,这么多的经,跟其他的经比比,其他的经薄薄一本完了。他为什么?因为我们被蒙蔽的情形不同,我们虽然根性完全相同,但是我们这个习气第八识里的种子有很多不同,所以世尊说这么多,矮的让你向高攀,高的俯下首,横说竖说,让我们自修自证自悟,他帮不上忙。

佛帮不上忙,必须我们自己来。而且你求他都没有用,因为他把方法都告诉我们了。

只有当我们达到某一层阶段的时候,才能够相感应,不够那个阶段没法办。我们人就因为无知、迷惑、颠倒,于是才生出来贪嗔痴慢疑嫉妒,平常我们还认为自己很好啊,我们把这些东西每天让它增长,包括我们学佛的人在内。

假设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僧肇在二十几岁被人家害死,达摩祖师别人七次下毒,禅宗的二祖被人污告砍头,所以我说贪嗔痴我们还有点惭愧心,慢疑嫉妒是杀人不见血的刀。那么我们能够把这一个本能不被欲念来遮蔽它,不因自己的自私、妄想,不把它拿去造业,因为这个本能被阻挡了,被歪曲了,于是假的才现出来,真的被蒙蔽了,不能自然长开。

所以我们心里就跟蒙了一层油似的,根本烦恼自然而然就出现了,不是我们有意让它出现它就出现了。

所以禅就是说从这一方面能让这个东西展开,让真的活的能力才能现出来,于是这样才知道我们活一辈子这生命不是盲目的。我们糊里糊涂的生了,糊里糊涂的活着,将来糊里糊涂的死掉,这一辈子完全是糊里糊涂的。

学佛就是说我们糊里糊涂的被生出来,不希望糊里糊涂的死掉。于是我们用这个方法,把这个能力解放,让我们这个原始的欲念的本能的这个冲动把它斩掉,这个本能最大的一个是什么东西?分别心。

所以亚当、夏娃吃了智慧果以后,知道亚当原来是男的,夏娃原来是女的,必须要赶出伊甸园。为什么?这个智慧果是什么东西?分别心。所以这样来以后,这一个欲念控制我们的本能的这个冲动,原来和我们周遭的,甚至我们不知道的人和物息息相关,甚至于我能够影响,你也能影响和我们完全不认识的人。

了解这个以后,于是我们才知道禅是活泼泼的,禅不是死气沉沉的,是平等和谐的,不是斗争的。所以我们很可笑,我征服了喜玛拉雅山,真可笑,你不过是爬上去了。

我们没有征服它。禅是让我们悟出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不是来自佛经,也不是来自老师,也不是来自自身以外的,这些都不是。所以说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只要有门可入的,就不是自己的东西,都是别人的东西。

我们现在说这些东西,谈经说论都是人家的,必须把人家的从闻、到思、到修化作你的血肉。所以你要掏出这个活生生的,盖天盖地的,震动得好像触电的这个本能,头一个要把人为的理论和逻辑打掉。那么铲除一切肉欲的根深的迷醉,就是心理和生理上的迷醉拿掉。

名利权情,这四样东西你不要着迷啊,要清清楚楚的醒着啊。我们不能不做事,也许你是做事,但是不要迷,不要沉醉,这样才能引发生命根本的泉源,才能引起来。我们只要被外物迷迷迷一醉,我们就没有了。

所以禅非常奇妙,妙得不得了,禅也很潇洒,而且非常讨人欢喜。凡是你们研究禅,假设对禅了解了以后,你们会很喜欢它。可是毛病出在我们谈禅是在那儿耍嘴皮子,所以才有这么多禅,什么口头禅,野狐禅什么的,不是的。你们会很喜欢禅的,可是你们必须把这个了解以后读六祖坛经才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