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修道院司汤达 【每周推荐】《巴马修道院》司汤达

2017-06-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Einstein.Liu的评论: 高中看完<巴马修道院>是机缘巧合,爸爸的这本书藏在角落里,也没听说过这本书,当 时我是家里的外国小说都不放过,拿起来觉得挺厚,就翻开了第一页.这真是太强的书了 ,司汤达的描写能力和巴尔扎克是一个数量级的,巴马修道院的心理描写更是无敌于世,而 且此书可以说司汤达是成竹在胸,仅用52天写完,每天写作时间十几个小时.以至于几乎 仅用了两口气看完此书后坐在书桌前久久不能平静,人都是木的.之后觉得非常奇怪,如 此强书为什么没有大大的出名,至少我觉得此书强于巴黎圣母院和巴

Einstein.Liu的评论: 高中看完《巴马修道院》是机缘巧合,爸爸的这本书藏在角落里,也没听说过这本书,当 时我是家里的外国小说都不放过,拿起来觉得挺厚,就翻开了第一页。这真是太强的书了 ,司汤达的描写能力和巴尔扎克是一个数量级的,巴马修道院的心理描写更是无敌于世,而 且此书可以说司汤达是成竹在胸,仅用52天写完,每天写作时间十几个小时。

以至于几乎 仅用了两口气看完此书后坐在书桌前久久不能平静,人都是木的。

之后觉得非常奇怪,如 此强书为什么没有大大的出名,至少我觉得此书强于巴黎圣母院和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 小说。巴尔扎克对此书也是大加赞誉,而且后来试图写一本能够与此书相匹敌的小说,但 没有成功。

我以十二分的诚意向大家推荐此书,我近期将购买此书,我尽快复读完一遍后借给大家读 ,排队借阅,每人限时两周! 豆瓣ID“白衣卿相”评论(此人居然和我的想法一样!这本书必须大红大紫!): 用时下的审美眼光,我真的很惊讶这部书居然还没大红大紫,风靡万千文艺青年.

它有最精彩的心理独白,本就擅长此道的司汤达在这部小说中对人物心理的把握和剖析 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不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阴暗和冷酷,法国式的浪漫为其光彩加 了道独特的注释.

秀美的意大利自然风光和优雅的宫廷斗争交织在一起,加上大革命后特殊时代背景,整 个环境唯美而暗藏杀机,似乎是黄药师的桃花岛,秀丽的令人毛骨悚然. 至于故事,年轻的贵族子弟投奔滑铁卢(闹革命,当然红),失败后在家族势力的帮助下进 入修道院成为一名红衣主教(回归宗教,也算时髦),谁知又卷进暗流汹涌的政治斗争(勾心斗 角,大热门嘛),被投入监狱,却与监狱长的女儿一见钟情,补充下,监狱长就是那个最反动的 大军阀.

(为世俗所不容的惊世爱情又横空出世了...ORZ),帅哥为了保住爱人父亲的位置,放 弃了越狱(越狱越到这种境界,打洞史高飞就不值得一提了),美女为了保住帅哥的性命,同意 嫁给另一个人.

(爱情悲剧,千古绝唱...我一边哭下先) 故事高潮来到,在监狱内生死期阔个没完的时候,外边用意大利所最独特的形式完成了 革命,暗杀,昏君被弑,帅哥解放...不过不过,小说写到这里就完结了,作家去世,只留下其后 几章的大纲(红楼式大坑,还说什么呀,顶起吧) 认识斯丹达尔(没有时间的同学可以直接读有颜色的巴马修道院相关段落): 亨利·贝尔(1783—1842)笔名斯丹达尔,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 。

高尔基曾经指出:“ 斯丹达尔是在资产阶级胜利之后,立即就开始敏锐而明确地表现它 的特征的第一个文学家,他揭示出资产阶级社会内部腐化的不可避免和它的愚蠢的短见。

”路易· 阿拉贡明确肯定:“他对小说,对写作,从而也是对作家是什么,作家的任务是 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上,体现了一个真正的转折点。”斯丹达尔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 代特征,丰富的社会内容。进步的文学观点和创作实践奠定了他在法国以至欧洲文学史上 的重要地位。

斯丹达尔出生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城一个富裕律师的家庭。早年丧母,父亲是个保皇党 人,家庭教师是个思想保守的神父。斯丹达尔与他们格格不入。在家里,他只敬爱拥护启 蒙主义的外祖父甘尼永大夫。

他曾说:“我完全是由我那可敬爱的外祖父亨利·甘尼永教 育成人的。” 十三岁那年,他进了由当地革新派创办的中心学校读书。教师向学生宣传科学与民主 。这种进步的教育,奠定了斯丹达尔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中学毕业后,经由亲戚的介绍,他参加了拿破仑的军队,曾经远征意大利,经历过马 伦哥战役,这些经历后来被他艺术地再现在《巴马修道院》一书对滑铁卢战役的精采描绘 中。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承认正是司汤达教会了他怎样理解战争。一八○一年,他辞 去军职,定居巴黎。这期间他勤奋攻读爱尔维修、孔狄亚克、卡巴尼斯等军人的著作,致 力于唯物主义哲学的研究。文学上醉心于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形成了他现实主义的文艺 思想。

一八○六年,他再度从军,跟随拿破仑进驻柏林,曾任皇家领地总管、军事委员会 专员、皇家器物总监督等职。一八一二年,随军远征俄罗斯,亲眼目睹莫斯科的大火和拿 破仑的溃败。

第二年,他又参加了拿破仑抗击反法联盟的战争。一八一四年,联军攻占巴 黎,拿破仑退位。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后,斯丹达尔已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正如他自己所说 的那样:“一八一四年。我和拿破仑一块下台了。

”一八一四年至一八二一年,斯丹达尔 侨居意大利的米兰市,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第一部作品是音乐家传记《海登、莫扎 特、梅达斯泰斯的生平》,首次以斯丹达尔的笔名发表的作品是著名游记《罗马、那不勒 斯、佛罗伦萨》。

斯丹达尔侨居意大利期间,正值意大利人民苦难深重的年代,也是意大利民族解放运 动高涨的时期。他同情这场争取自由的斗争,并与领导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烧炭党人过 从甚密。一八二九年发表的短篇力作《法尼娜·法尼尼》就是描写烧炭党人的革命活动的 。

斯丹达尔对意大利怀有特殊的感情,根据他的遗嘱,死后他的墓碑上刻着这几行宇: 亨利·贝尔 米兰人 写作过 恋爱过 生活过 可见他已把自己看作是意大利人了。

一八二一年,他被警察当局视为“极端危险”的 人驱逐出境,回到巴黎。 斯丹达尔返回巴黎后,生活贫困,对巴黎的一切都深恶痛绝。他不仅在文艺沙龙里抨 击时政,而且化名为英国报刊撰写巴黎通讯,揭露丑恶的法国现实。

这些文章在他去世后 收编成《英国通讯集》。这期间,他先后写出了心理分析巨著《论爱情》和参与浪漫主义 与古典主义论战的文章结集《拉辛与莎士比亚》。司汤达所谓的浪漫主义很大程度上就是 指现实主义。

《拉辛和莎士比亚》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文献, 有着深刻的影响。一八二七年,斯丹达尔的第一部小说《阿尔芒斯》问世。小说的副标题 是“一八二七年巴黎一个沙龙的若干场面”。虽然这部政论小说尚未充分展示斯丹达尔的 艺术才华,但已能说明他对当时现实的关注和尖锐的批判力。

一八三○年出版了“以其政 治激情令人颤栗”的杰作《红与黑》。这部长篇小说展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社会的 广阔图景,揭示了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它的历史真实性、思想进步性以及把政治分析与 心理分析融为一体的艺术手法都达到了完全成熟的高度。

因此,它被称为法国批判现实主 义作品的先驱,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八三○年七月革命后,法国政府任命斯丹达尔为驻教皇管辖下的滨海小城西维达— —维基亚的领事。

他任此职直到逝世。但是,这时他已是虽在其位不谋其政了。他长期住 在巴黎从事创作,写出了反映七月王朝金融资产阶级统治虚伪本质的小说《吕西安·娄凡 》(又名《红与白》)、《意大利遗事》、《回忆拿破仑》、《一个旅游者的见闻录》等 著作。

一八三八年,斯丹达尔用五十二天时间完成了另一部长篇巨著《巴马修道院》。小 说表面上描写的是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实际上却是影射当时的法国社会。

斯丹达尔才华 横溢,勤奋笔耕,尽管著作等身但生前文名寂寞。《巴马修道院》是他生前唯一获得成功 的作品。小说出版后,巴尔扎克推崇备至,立即写了一篇长达七十二页的评论——《贝尔 先生研究》,承认斯丹达尔是“当代高人之一”。

他在给斯丹达尔的一封信中说:“ 《修 道院》是一部伟大的巨著……我画壁画,你塑意大利雕像……。这一次,一切是独创、新 颖。”巴尔扎克的高度评价使斯丹达尔感激涕零。

斯丹达尔在世时默默无闻,他宣称到一八八○年才会有人读他的作品,一九三五年才 可能被人理解。现在,七十九卷的斯丹达尔全集已经整理出版,法国还有专门研究“斯丹 达尔学”的学术组织。凡此都清楚地说明人们对这位生前遭到不应有冷遇的作家的重视和 崇敬。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死而无憾。《红与黑》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一部批判现 实主义的鸿篇巨制,也是斯丹达尔最负盛名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