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性支气管炎如何治疗呢 4大治疗方法还你健康

2018-07-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很难处理的呼吸道感染类疾病.这个疾病很难治愈,非常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危险,该疾病在发病时甚至会造成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因此是一种危害性极大,并且极为危险的疾病.那么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首先看看什么是喘息性支气管炎? 喘息性支气管炎也叫哮喘性支气管炎,是一种过敏性质的.常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疾病.多发生在3岁以内的婴幼儿,常有温疹及其他过敏史,尤以肥胖者多发.病程较长,有反复发作史.临床表现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儿低热或不发热,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很难处理的呼吸道感染类疾病。这个疾病很难治愈,非常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危险,该疾病在发病时甚至会造成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因此是一种危害性极大,并且极为危险的疾病。那么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首先看看什么是喘息性支气管炎? 喘息性支气管炎也叫哮喘性支气管炎,是一种过敏性质的、常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疾病。多发生在3岁以内的婴幼儿,常有温疹及其他过敏史,尤以肥胖者多发。病程较长,有反复发作史。临床表现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儿低热或不发热,咳嗽以刺激性干咳为主,不咳时喉部常听到痰鸣音,喘鸣声大,但无明显呼吸困难、无喘憋表现,夜晚或清晨哭吵时咳喘加剧,似哮喘样,喘息严重时可出现紫钳。大多数患儿精神及一般情况良好。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危害有哪些?

(一)肺结核    肺结核常伴有低热、乏力、盗汗、咯血等症状,咳嗽和咯痰的程度与肺结核的活动性有关。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病灶,痰结核菌检查阳性,老年肺结核的毒性症状不明显,常因喘息性气管炎症状的掩盖,长期未被发现,应特别注意。

(二)支气管哮喘    起病年龄较轻,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病史,气管和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增高,表现为广泛的支气管痉挛和管腔狭窄,临床上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咳嗽,发作短暂或持续。胸部叩诊有过清音,听诊有呼气延长伴高音调的哮鸣音。晚期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嗜酸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痰中较多,而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痰中较少。

(三)支气管扩张    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年期,常继发于麻疹、肺炎或百日咳后,有反复大量脓痰和咯血症状。两肺下部可听到湿罗音。胸部X线检查两肺下部支气管阴影增深,病变严重者可见卷发状阴影。支气管碘油造影示柱状或囊状支气管扩张。

(四)心脏病    由于肺淤血而引起的咳嗽,常为干咳,痰量不多。详细询问病史可发现有心悸、气急、下肢浮肿等心脏病征象。体征、X线和心电图检查均有助于鉴别。

另外有效护理有助于控制喘息性支气管炎加重:

一、 保暖:温度变化,尤其是寒冷的刺激可降低支气管粘膜局部的抵抗力,加重支气管炎病情,因此,家长要随气温变化及时给患儿增减衣物,尤其是睡眠时要给患儿盖好被子,使体温保持在36.5℃以上。

二、 多喂水:喘息性支气管炎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水分蒸发较大,应注意给患儿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盐水补充,也可用米汤、蛋汤补给。饮食以半流质为主,以增加体内水分,满足机体需要。

三、 营养充分:小儿患喘息性支气管炎时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加之发热及细菌毒素影响胃肠功能,消化吸收不良,因而患儿体内营养缺乏是不容忽视的。对此,家长对患儿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给予清淡、营养充分、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稀饭、煮透的面条、鸡蛋羹、新鲜蔬菜、水果汁等。

四、 翻身拍背:患儿咳嗽、咳痰时,表明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为促进分泌物顺利排出,可用雾化吸入剂帮助祛痰,每日2-3次,每次5-20分钟。如果是婴幼儿,除拍背外,还应帮助翻身,每1-2小时一次,使患儿保持半卧位,有利痰液排出。

五、 退热:喘息性支气管炎时多为中低热,如果体温在38.5℃以下,一般无需给予退热药,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体温高,较大儿童可予物理降温,即用冷毛巾头部湿敷或用温水擦澡,但幼儿不宜采用此方法,必要时应用药物降温。   通过对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治疗方法的了解,希望家长朋友能够引起重视,生活中发现孩子所患疾病,并及时的到医院就诊,就能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避免孩子长期被疾病困扰,最后小编祝您和您的孩子身体健康,远离疾病困扰。

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婴儿须经常拍背、改变体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重者参考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2.抗感染治疗

细菌性感染经验性用药,一般选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口服或静脉点滴。考虑支原体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单纯病毒感染可不用抗生素。以后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调整用药。

3.对症治疗

发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防止高热及惊厥;使用2激动剂雾化吸入,缓解咳嗽和喘息,促进排痰;口服止咳化痰药物。重症按照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治疗。

4.中医疗法

本病中医称为外感咳嗽,由于致病因素不同,临床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实热喘。治法以疏风散寒、清热宣肺降热平喘为主。可结合临床辨证施治。

(1)风寒咳嗽以突然咳嗽,声咳急频为主,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或伴头痛、恶寒或不发热苔微白,脉浮。治以辛温解表,散寒止咳。常用杏苏散加减。

(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以黄黏稠为主,咽红口干,鼻塞流黄涕或伴发热有汗,舌苔身微黄白,脉浮数。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止咳。常用桑菊饮加减。

(3)实热喘除上述症状外患儿发热较高,同时伴有喘憋。治以宣肺化痰,降逆平喘。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