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颅内出血有什么症状 教你辨别和治疗颅内出血

2018-08-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颅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缩写:ICH )是指脑中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因此由血管获得血液的脑细胞受到破坏的同时,由于出血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而引起障碍.通常颅内出血会和体温过高合并出现.此症状会增加脑部耗氧量,进而造成脑部氧气供应不足. 症状 出现昏迷.心跳.血压.呼吸不稳 人的心跳.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中枢都在脑干,脑干出血会压迫生命中枢. 出血点的不同视情况而定会影响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其中呕吐最为严重. 如果出血点不大,先观察48小时,并及时做ct复

颅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缩写:ICH )是指脑中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因此由血管获得血液的脑细胞受到破坏的同时,由于出血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而引起障碍。通常颅内出血会和体温过高合并出现。此症状会增加脑部耗氧量,进而造成脑部氧气供应不足。

症状

出现昏迷、心跳、血压、呼吸不稳

人的心跳、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中枢都在脑干,脑干出血会压迫生命中枢。

出血点的不同视情况而定会影响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其中呕吐最为严重。

如果出血点不大,先观察48小时,并及时做ct复查,或者做腰穿检查脑脊液中是否有红血球,确认出血吸收情况。

头部外伤如何护理

1.有想吐或呕吐之现象。

2.昏睡或无法叫醒。

3.剧烈头痛、头昏。

4.复视及视力模糊。

5.脉搏呼吸不规则。

6.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7.二、三个月内切忌饮酒。

8.水分摄取量为平常八成左右。

9.除非医师嘱咐,否则不要服用安眠镇定药物。

10.对于婴幼儿应注意其活动性及饮食量是否有异常现象。

11.一侧肢体运动困难,乏力,感觉运动迟缓或行走困难。例如:发生抽筋的症状。

12.安静卧床休息,但病人在睡眠中,应每小时叫醒一次,以观察其意识状态。

13.定期回神经外科门诊处复诊。

建议:头部外伤后,是可能引起颅内血肿的,多由颅骨冲击伤,或骨折,引起动静脉破裂出血而造成。

颅内血肿从起病急缓上可分为急性颅内血肿(伤后3小时~3天内)、亚急性(3周内)或慢性(3周以上)颅内血肿。

从出血的部位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等。

急性颅内血肿多伴有颅骨损伤,脑挫伤等,伤后多出现昏迷、或有明显的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呕吐、烦燥、嗜睡、脉搏缓慢而血压升高、眼结膜水肿等。

特别是亚急性与慢性硬膜下血肿,可逐渐形成,多数仅有头部轻伤;由于出血缓慢,患者在伤后一段时间可无明显症状,随着出血量的增加,伤者可逐渐出现颅压增高症状与意识障碍等,所以需要密切观察。

脑出血后遗症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病人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病因

日常生活中,引发脑出血的因素:

1.冬秋季比夏季好发,这是因为冬天天气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夏季天气转热、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的缘故。但是夏季中暑,出汗增多也会促发脑出血。

2.情绪激动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引起脑出血。

3.过度疲劳和用力过猛引起血压升高,成为脑出血后遗症的诱因。

4.过饱进餐和进食过分油腻的食物能使血液中的脂质增多,血液循环加快,血压突然上升,因而可导致脑出血。

脑出血后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组织破坏,虽经治疗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此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出血量: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②出血的部位:不同部位的出血,脑功能受损的程度不一。③康复期的治疗和护理:及时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临床表现

1.肢体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偏瘫侧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2.认知和精神

较大范围或多次复发的脑出血,可留有精神和认知障碍:如人格改变、消极悲观、郁抑寡欢、精神萎靡、易激动等。

3.言语功能障碍。

4.吞咽功能障碍。

5.其他症状

头疼、眩晕、恶心、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耳鸣、眼花、多汗、心悸、步伐不稳、颈项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痴呆、抑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