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感染有什么症状? 盘点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2018-12-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宫腔感染即宫内感染,又称先天性感染或母婴传播疾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受到感染而引起胎儿的宫内感染.宫内感染怎样发生?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有哪些? 宫内感染怎样发生? 引起宫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厌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等,其中以厌氧菌出现最多:另外单纯性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以及弓形体原虫等也可引起宫内感染. 宫内感染的发生有以下几种诱因: 1.胎膜早破是引起生殖道下段细菌上行性感染的最常见原因,且与破膜时间密切相关.2.妊娠晚期性交易诱发宫内感染.3.患阴道炎.宫颈炎的孕

宫腔感染即宫内感染,又称先天性感染或母婴传播疾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受到感染而引起胎儿的宫内感染。宫内感染怎样发生?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有哪些?

宫内感染怎样发生?

引起宫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厌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等,其中以厌氧菌出现最多;另外单纯性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以及弓形体原虫等也可引起宫内感染。

宫内感染的发生有以下几种诱因:

1.胎膜早破是引起生殖道下段细菌上行性感染的最常见原因,且与破膜时间密切相关。2.妊娠晚期性交易诱发宫内感染。3.患阴道炎、宫颈炎的孕妇,虽胎膜完整,但较脆弱。4.若胎膜破裂时间延长,此期间重复行阴道或肛门检查也有诱发宫内感染的危险。5.诊断性羊膜腔穿刺或宫内输血。6.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均可使产妇抵抗力低下,易于发生感染。

宫内感染有以下几种途径:

1.细菌经阴道、宫颈上行性感染。胎膜已破者细菌可直接进入羊水;若未破,则可经胎膜或蜕膜而污染羊水。2.细菌由母体血运经胎盘而进入胎儿血循环中,或因胎盘炎症进入羊水中。3.细菌经输卵管下行性感染,由于绒毛膜、羊膜炎或蜕膜炎进入羊水。4.胎儿感染可由胎儿吞咽羊水至胃肠道内或吸入呼吸道内而感染。

治疗方法

一旦诊断为宫内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若患者仅为轻症且很快能阴道分娩者,产后症状多可自行消失;若分娩进程缓慢或子宫收缩无力,或感染正在进展中,应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分娩时新生儿的咽喉和气管部位应仔细吸去污染的胎粪和粘液,以防止新生儿肺炎发生。

一旦宫内感染诊断成立,估计分娩可能在短期内发生,阴道分娩是最佳方案。剖宫产适于产程进展缓慢、发热或证明胎儿出现宫内窘迫者。宫内感染在产褥期可进一步发展为宫旁结缔组织炎,进而引起盆腔腹膜炎、脓肿形成或栓塞性静脉炎,若抗生素治疗无效,则需行子宫切除术。

预防方法

应根据本病的发病诱因进行预防。包括:

1.及时纠正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可使产妇抵抗力低下的疾病。2.及时治疗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如阴道炎、子宫颈炎(包括衣原体感染)等。3.避免产程延长和胎膜早破。4.临产时不做不必要的阴道及肛门检查。5.大力宣传临近预产期的孕妇分娩前1个月内不要性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