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寒中医治疗 找准四个穴位很关键

2019-04-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宫寒治疗是中医学对女性患者胞宫受到寒凉之气所引起的疾病,如痛经.月经后期.不孕等,所采取的治疗措施. 宫寒症状 宫寒,顾名思义就是子宫寒冷.百病起于寒,宫寒在妇科病及妇科不孕症中占一半以上,典型症状主要表现如下: 1.发胖,宫寒者的另一表现是浑身发胖,并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月经过少.不排卵等症状.子宫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脂肪就充当起"护宫使者",子宫越冷身体就越需要囤积脂肪,从而引起发胖 2.月经异常,经前小腹有坠胀感,并出现白带增多.腰酸或痛.两乳胀痛等现象,少数有

宫寒治疗是中医学对女性患者胞宫受到寒凉之气所引起的疾病,如痛经、月经后期、不孕等,所采取的治疗措施。

宫寒症状

宫寒,顾名思义就是子宫寒冷。百病起于寒,宫寒在妇科病及妇科不孕症中占一半以上,典型症状主要表现如下:

1.发胖,宫寒者的另一表现是浑身发胖,并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月经过少、不排卵等症状。子宫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脂肪就充当起“护宫使者”,子宫越冷身体就越需要囤积脂肪,从而引起发胖

2.月经异常,经前小腹有坠胀感,并出现白带增多、腰酸或痛、两乳胀痛等现象,少数有反胃、作呕反应;行经腹痛,小腹发凉,月经色黑有血块,个别女性痛经达到难以忍受之程度。

3.下腹寒冷有时作痛,经期有时错后,色淡而量少,精神较差,平时 腰酸腿软,小便较多,月经量少,性欲减退,舌质淡苔白,脉沉。真阳不足的则腰酸如折,面色黯黄,自觉下腹部不暖,四肢不温,主要脚冷而疲软,口淡而无味, 喜食辛燥,月经略有错后,有白带,小便频或失禁,舌质淡,苔白腻而滑,脉沉弱。

临床上治疗宫寒的方法很多,比如拔罐、运动、食疗、按摩、烤灯、烤电、物理疗法、刮痧、火疗、汗蒸、中药等等,今天我们介绍的是艾灸治疗宫寒,艾灸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家居方式,找对穴位是关键。

艾灸疗法治宫寒

第一个是关元穴

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阳气,补虚益损。对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等症状比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

第二个部位神阙穴

在肚脐,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阕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

第三个部位是气海穴

该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灸此穴对月经不调、崩漏、不孕有防治作用。

另外也可按揉此穴,操作者可取仰卧位,将双手的手掌叠在一起(右手在上 ,左手在下 )放在小腹上,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在腹部进行环形按摩,可每次按摩100圈 ,以小腹有温热感为度。此方具有补肾益气的作用。

艾灸每天做个30-40分钟,一般不要超过一小时,时间太长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引起便秘。另外,艾灸时间长,局部皮肤也会出疱,中医认为这是产生疗效的标志,但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水疱破亏后引发感染。

第四个部位在背部命门穴

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同时还要加上两侧距离背部中线3厘米的肾俞穴。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治疗女性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