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万绍芬

2018-02-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万绍芬,在全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位政坛骄子曾被亿万群众广泛关注.20年,万绍芬走过了怎样不凡的人生历程?离开江西20年,她又有多少感人的故事,可以告慰一直关心着她的百姓?2007年12月12日,在中央统战部她的办公室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万绍芬.记者问:“回望当年,您给江西留下了什么?又从江西带走了什么?”万绍芬沉默了片刻:“留下的,是我对江西人民的一片真情;带走的,是江西人民对我的一片真情!”超前的理念,独特的体会万绍芬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

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万绍芬,在全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位政坛骄子曾被亿万群众广泛关注。20年,万绍芬走过了怎样不凡的人生历程?离开江西20年,她又有多少感人的故事,可以告慰一直关心着她的百姓?2007年12月12日,在中央统战部她的办公室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万绍芬。

记者问:“回望当年,您给江西留下了什么?又从江西带走了什么?”

万绍芬沉默了片刻:“留下的,是我对江西人民的一片真情;带走的,是江西人民对我的一片真情!”

超前的理念,独特的体会

万绍芬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纪委委员,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

1985年的6月16日,在中共江西省第八次党代会上,她以99%的高票当选为省委书记。

记者好奇地问:“您的当选,有什么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吗?”

万绍芬认真地想了想,坦诚地说:“我认为,一是时代的机遇。当时大批老干部退到二线,像我这样的一批比较年轻的干部被提拨到领导岗位上来。我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有着一定的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工作的经历;二是白栋材等老领导的推荐;三是中央对我的考察肯定;四是党代会代表们对我的信任,投了我的票。”

万绍芬清楚,一个女性省委书记,肩上的担子比别人更重。

所以,她在就职演说上表示:不但“要对得起江西人民”,“还要对得起全国的妇女姐妹。”

很快,万绍芬以她的魄力和胆略,赢得了江西省干部群众的好评;用她的政治智慧与有别于官场惯常风格的行事态度,让老领导们感到欣慰。

翻阅《江西日报》,可以看到万绍芬当年的诸多施政理念:

1985年,她提出当干部就要“以权谋公,用权为民”;

1985年,早就取得了律师资格的她,带领省里几套班子学习法律,要求各级干部“严格依法办事”;

1987 年,“姓社姓资”的争论还在中国大地成为日常的政治话语,万绍芬在九江考察工作时,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改革不能迟疑动摇,开放不能等待观望”;同是 1987年,《江西日报》7月3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万绍芬的讲话:“凡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就要坚持,就要支持和保护。

记者问她,为什么当年改革何去何从还困扰着许多人的时候,她会超前地提出那样的见解?一向善于学习的万绍芬说: “关于改革开放,小平同志等中央领导同志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讲话。

我经常反复研究这些讲话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意义,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边干边学,才有一些感悟和体会!”

不带老区人民致富,就对不起老区人民

“主政江西三年,您对自己做过的哪些事比较满意呢?”面对记者的提问,万绍芬喝了一口茶,笑着说:“满意不满意,要由人民群众来评说。

”她接着说,“2000 年,中央文献出版社结集数十位作者的有关文章出版了《共和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很多事情这本书里都讲了,老区建设、改革开放、使用人才和端正党风是我当时主要抓的几件事。”

老区建设和江西的改革开放,是万绍芬心目中的头等大事。

万绍芬亲自担任江西省“老区建设委员会”主任,请省人大副主任、老红军谢象晃和一位副省长当副主任,成立了正厅级的“老建办公室”。“江西90多个县,78个是老区。

不抓老区经济,不带老区人民致富,我们对不起牺牲的革命烈士,对不起老区人民啊。”万绍芬说。万绍芬动员组织12000多名各级干部组成工作队到老区进行调研,要求大家发扬“三动精神”(动感情、动脑筋、动真的),一批批农村致富项目很快就启动起来。

她担任省委书记之前,省里购买了一批“奔驰”轿车,她上任后,建议将这批车分给江西“几老”,有关部门表示照办,但认为书记省长还是应该各分一部。分给她的那一部,她坚决不要,最后用于接待重回江西的老红军、老干部的专车,她一直坐着一辆旧“上海”。

见万绍芬谈兴正浓,记者问:“当时,江西查出了一桩轰动全国的省长腐败大案,这也是省委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果吗?”

万绍芬坐在椅子上的身体往前倾了倾,严肃地说:“这个案子当时是驻外人员等向中央举报、中央查办的大案,中央纪委派刘丽英同志带队,在江西调查前后近一年的时间,才定案的。不要把这件事记在我万绍芬的头上,这个功,我可不敢贪。”

万绍芬视九江长江大桥为江西经济腾飞的一条“生命线”,上任伊始,就多方联络筹划大桥复建的事情。1986年3月,万绍芬在北京开会期间,专程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的家中,向他详细反映要求续建九江长江大桥的问题。

1986年11月27日,万里来到九江,现场察看几个桥墩刚露水面的“九江大桥”。1987 年4月4日,国家计委经国务院批准,发文决定九江大桥继续上马!大桥建成后,中央媒体的记者到九江去采访,那里的老百姓说,你们写九江大桥的建造史,一定要把“两万”(万里,万绍芬)写进去,他们是立了很大功劳的。

1988年,壮志未酬的万绍芬奉调进京。她主政江西的三年间,财政收入每年递增20%-30%,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老区各县乡启动了2000多个建设项目,修了2000多公里的公路。九江外贸港口、向吉铁路、滕王阁等工程也是那时开始兴建的。江西省经济的一池活水,被搅动起来,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党风廉政建设也上了新的台阶。

善架友谊之桥,广交各方朋友

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正部长级)的任上,万绍芬掀开了自己人生新的篇章。

在统战部及全国人大工作期间,她接待了600多个来访的团组,出访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不少国家的总统、议长、总理对她这位来自中国的女部长、“女议员”给予了高规格的礼遇。她出访时更多地会见了当地的侨领和侨胞,传播友谊,增进了解,带去祖国的信息和问候。

文才口才皆出众的万绍芬,常有妙语脱口而出。“包二奶”曾经是香港的热门话题,万绍芬在接受香港记者访问时说:要“一国两制”,而不要“一国两妻”。在内地和香港传为一时佳话。

她为庐山蒋宋住过的“美庐”即兴题词:“美庐依旧,历史向前。祖国统一,重任在肩”,在场的港澳同胞无不感叹其用词精确、含义深远。

以 “信念、勤奋、正直”为做人准则的万绍芬,在统战部期间主管港澳台侨、海外联络和经济领域里的统战工作,赢得了广泛赞誉。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盛赞她“是非常值得尊敬和信任的人”,范徐丽泰称“她办事非常有诚意,在我们香港妇女中的影响很好,我们都很喜欢她”,香港《文汇报》誉其为“中共高官中的干才”。

为慈善事业奔忙,不求任何回报

近些年来,身兼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的万绍芬,把许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公益慈善事业。

1998 年抗洪的关键时刻,她率团行程1400多公里,亲自将各方捐赠的价值7660万人民币的赈灾款物送达江西9个县的灾民手中;在捐资助学方面,经她介绍引资兴建的教学楼、科技馆、图书馆和农村小公园不下10所,加上经她引资设立的奖学基金、助学基金,仅江西一省就在2000万人民币以上。

对捐资助学,她责无旁贷地解囊相助,一年就捐出了3万多元。“给别人带来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她说。

万绍芬筹善款靠她清廉的名声、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靠她有保障善款绝对用到善处的方法:凡捐款有严格的手续,自己也不过手一分钱。慈善家们同意捐钱,万绍芬牵线双方见面并签订协议后,捐助者直接把钱打到公家的账户上。

引资、捐资建的学校奠基,不管她有多忙,她都尽量赶过去参加典礼;学校发奖学金或者助学金,她也尽量参加发放;学校建成了,她建议被捐赠单位,一般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大楼;另外,还嘱人必写一篇古意盎然又感人肺腑的“记”:把捐资人的事迹刻在大楼上。

一家香港媒体描述精力充沛的她每天都在“为中国慈善事业奔忙”,评价她“全身心地投入,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儿,却不求任何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