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肃追悼会】阎肃追悼会七常委献花圈民众八宝山送别

2018-0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6年2月18日今天上午,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献花圈.在现场,阎肃同志的亲属.生前友好.家乡代表.以及社会各界千余名群众自发来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心目中的人民艺术家.春寒料峭,挡不住人们对老艺术家的追怀.群众中有人高高举起一幅字:"人间终究留不住,天堂笑迎不老松."这位北大荒老知青名叫生连起,他告诉记者,自己一早便从家中出发,来到八宝山为阎老送行."我从年轻

2016年2月18日今天上午,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献花圈。

在现场,阎肃同志的亲属、生前友好、家乡代表、以及社会各界千余名群众自发来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心目中的人民艺术家。春寒料峭,挡不住人们对老艺术家的追怀。群众中有人高高举起一幅字:“人间终究留不住,天堂笑迎不老松。”这位北大荒老知青名叫生连起,他告诉记者,自己一早便从家中出发,来到八宝山为阎老送行。

“我从年轻时开始就喜欢听阎老的歌,尤其是《红梅赞》和《敢问路在何方》。在舞台上,阎老一直乐呵呵的。阎老一生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但他已经86岁高龄了,真的是太累了。希望阎老一路走好。”生连起说着,声音有些许哽咽。记者在人群中还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陈铎、王洁实、李双江、梦鸽、朱迅、常宝华、田华、濮存昕、李丹阳等。著名主持人陈铎在接受采访时说:“阎肃老师的作品和为人都会留在我们心里。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向他学习。”

群众纷纷在留言簿上签名悼念阎老。有人写道:“携笔从戎写一生,光明磊落真英雄。歌声曲曲红梅赞,永留青史在民中。”还有人写道:“心痛悲泪涌, 德艺夕阳红。 此时春无色, 哀思寄凄风!”“泪落长安京国人,文笔丛军六十年,深入国人正能量,驾鹤西游水流长。”

阎肃,原名阎志扬,河北保定人,1930年5月出生,1950年9月参加工作,195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6月入伍。历任西南军 区文工团分队长、空军政治部歌剧团编导组组长、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等职,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文学学会荣誉主席。

60多年来,阎肃除创 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外,还参与策划了《祖国颂》《回归颂》《长征颂》《复兴之路》等100多场影响深远的重大文艺活动。上世纪60年代初创作的 歌剧《江姐》,至今已被数百家文艺团体排演半个多世纪,演出1000多场次,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人。2015年9月,阎肃在完成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晚 会《胜利与和平》创演任务后突发脑梗,随后陷入深度昏迷。2016年2月12日3时07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追悼会结束后,阎老遗体被抬上灵车,10:50左右,阎肃的儿子阎宇抱着父亲的遗像走出追悼会大厅,向现场的市民三鞠躬, 前来悼念的群众自发集体喊起“阎老一路走好。”

记者发现,前来送阎肃老师最后一程的北京市民中,此前报道阎肃病逝的剪报整理成展板,在人群中特别显眼。他说:“我一直爱好文艺,此前模仿笑林老师,我特别喜欢阎肃先生,特意前来送他最后一程。”

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追悼会上午9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阎肃、张和平、魏积安、李明启[微博]、梁天等众多圈内朋友纷纷到场悼念,更有很多资深影迷一大早就从各处赶来送李老最后一程。

今天,是著名演员李默然遗体告别的日子。此刻,人们历历在目的是他主演的那部《甲午风云》及“撞沉吉野”的怒吼。有报道称,他还演过《兵临城下》、《走在战争前面》、《检察官》、《花园街五号》、《报春花》等影片。但这对一个从事演艺事业半个多世纪的老演员来说,演过的影视剧也实在是少得可怜。

多年前,大概是在***会上,我用胶片给他拍了张精神矍铄、气度非凡的照片。从那正气四溢的神态中,我常想,这张面孔若给以机会,肯定还会塑造出众多的银幕形象。而且不只他,辽宁人艺在《甲午风云》中扮演李鸿章的王秋颖及在《兵临城下》中饰起义的国军师长郝海泉,都是演技出众的演员。但遗憾的是,这些优秀演员几乎都昙花一现,在银幕上一闪而逝。当然,他们也还演过很多话剧,塑造过诸多舞台角色。但那毕竟只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光影声画留下的人物形象屈指可数。

影视业发展到今天,表面上看似很繁荣,但实际上圈子却越来越小,从事演艺事业的演员,出色的也就那么几个。家天下、夫妻档,演来演去就那么几张面孔,而一些演技出色、宝刀未老的资深演员就被闲置在了一边。是导演们不想用他们,还是别的因素使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微博]不久前演出的话剧《甲子园》,起用了80多岁的蓝天野、朱琳[微博]等老演员,效果绝佳。可见这些造诣精深的“老家伙”还是能发挥余热的。

话再扯得远点,赵丹活着那年月,也未充分展示自己演技,多塑造几个角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演完《武训传》,受过大批判之后他还演过《林则徐》、《聂耳》、《烈火中永生》等影片。相反,在“***”结束,创作自由相对宽松的上世纪80年代,临终,他都未能再重上银幕。很想“过戏瘾”的赵丹想演鲁迅、也想饰***,最终却只留下剧照聊以自慰。演技出众的老演员们被闲置,相对于影视剧的演员荒形成鲜明对照,以至于人们只有在回顾“老影片”中回顾往昔。不错,演艺界长江后浪推前浪、推陈出新是岁月的必然,但是否能择其余英、重放光辉呢?

李默然带着邓世昌的形象黯然走下舞台,留下的人物形象难免有些落寞和萧瑟。就我个人认为,他扮演的银幕角色,多少也带有舞台痕迹,演一些很生活化的人物,似有些过火。但若去饰一些特定环境里的“英气”人物是再合适不过了。如《甲午风云》中有着标准军人气质的邓世昌便是一例。据说,当时为表现出邓世昌气宇轩昂的气度,他特意学了京剧的台步、甩袖等招式步驰在战舰上。

“撞沉吉野”是句壮志未酬的悲情绝唱,“吉野”最终在咫尺之遥间未被撞沉。但小时候,看过一本连环画,结尾却阿Q般的描述道:只听轰隆一声巨响,“致远号”与“吉野”相撞,撞沉了敌舰。这似乎代表了人们的某种“精神胜利”和心理期待。但李默然演的《甲午风云》没有违背史实,他只留下了那句悲愤的“撞沉吉野!”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