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丽去世两个月 任继愈子女追忆父亲:去世前两个月还坚持上班

2017-08-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9年7月11日,任继愈.季羡林两位中国学界巨擎携手西去,举国怅然.二老生前严于治学,为整个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二老为人谦谨坦荡,淡泊名利,高贵的人格令人敬仰.在现今这一迫切需要真正大师的时代,二老的辞去不能不令人悲切.逝者如山.我们悼念二老的最佳方式,当是继承和学习他们的治学之道与为人风范.本刊记者专访任继愈的挚友.子女--他们眼中的任继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高中/北京报道"我觉得,任先生的诗'天风海浪任悠悠',最能概括他的一生."2009年7月14日,

2009年7月11日,任继愈、季羡林两位中国学界巨擎携手西去,举国怅然。二老生前严于治学,为整个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二老为人谦谨坦荡,淡泊名利,高贵的人格令人敬仰。在现今这一迫切需要真正大师的时代,二老的辞去不能不令人悲切。

逝者如山。我们悼念二老的最佳方式,当是继承和学习他们的治学之道与为人风范。

本刊记者专访任继愈的挚友、子女——他们眼中的任继愈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高中/北京报道

“我觉得,任先生的诗‘天风海浪任悠悠’,最能概括他的一生。”

2009年7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刘天寿对记者说。刘教授今年整80岁,他与任继愈、冯钟芸夫妇有着59年的深厚感情。

刘教授说:“任先生是他那一代知识分子中极少数的幸运者,无论时局如何变迁,始终未被湮灭,他在学海中浮沉,为教育尽力,被毛泽东誉为‘凤毛麟角’。”

“我是任先生的自家人”

刘天寿授教回忆起与任继愈夫妇半个多世纪的密切交往,感慨万千。

那是在抗日战争结束的初期,全世界华侨华人都倍感振奋。1947年,18岁的马来西亚华侨刘天寿毅然辞别父母,只身一人回到中国,立志要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1950年,他考取了清华大学中文系。当时任继愈的夫人冯钟芸是他的班主任兼写作实习课老师。从此,他与任继愈夫妇结缘。

1951年,刘天寿得了很严重的肺病。当时这种病无药可治,医院不愿意接收。后来经过老师冯钟芸再三请求,医院也考虑到他是归侨,在国内举目无亲,勉强同意接诊了。

孤零零的他就这样在医院一躺就是8个月。这期间,刘天寿得到了任继愈、冯钟芸夫妇无微不至的照顾。冯老师不但给他垫付了医药费用,还承担了护理的重担。在老师的精心照料下,他竟然奇迹般地活过来了。

从此,刘天寿把任继愈、冯钟芸夫妇视作“恩师”,他们夫妇也把刘天寿当做“自己家里人”。每逢节假日,刘天寿都会被老师邀请到家里做客。

这样的交往一晃维持了59年。

刘天寿家常做“十香菜”,这是江苏民间过年时候才做的一种佳肴,工序十分繁杂,味道也很可口。任继愈先生很喜欢吃。刘天寿就每年都让老伴做几次,每次做出来,先给任继愈先生送去。直到任老去世前两个月,他还送了一次。

刘天寿的夫人余钟惠对记者说:“任继愈夫妇是我们家一辈子的导师,我们有什么事都找他们商量。”

在刘教授的眼中,任继愈先生是一个平凡、普通但又特别伟大的人,是一个大写的“人”。“他用他刚毅的性格奋斗了一生,他所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是非常卓越的。”

作为一个大学者,任继愈先生热爱思考问题是出了名的。在他小时候,每当把爬着蚂蚁的砖头翻过来时,他心里就会想“蚂蚁会不会头晕呢?”

这一点给刘天寿教授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教授喜欢球类运动,尤其喜欢打乒乓球,任先生也喜欢体育。乒乓球常常成为他们交流的话题。他曾经非常正式的建议刘天寿去研究写作一本书,名字他都想好了,叫“中国乒乓几十年”。

刘天寿教授对任继愈先生洞察社会的敏锐能力也大为折服。早在1996年,刘天寿受一家杂志主编之托向任继愈约稿。当时任先生在他的书稿“21世纪——一个文化交流的世纪”中就谈到,21世纪中华民族与世界交流的主题将是观念和文化的深层次交流。刘天寿教授说,现在的发展趋势证实了他的观点。

任继愈先生一生关注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就在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刘天寿去任继愈先生家。任先生对他说,香港经济很发达,各方面都很好,但就是缺少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他希望刘天寿牵头,动员各种力量去香港办一所大学。刘天寿曾经十分积极地去完成这个任务,但终因多种原因而夭折,成为刘天寿教授心中的一件憾事。

任先生在学术上鼓励思想自由、百家争鸣,从不以大师名望去强推自己的观点。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论语,社会反响强烈。当时刘天寿上门请教任先生对于丹的观点有何看法,任先生没有表态,只是说:“诸子百家,大家可以随自己的意思讲,争鸣嘛!”刘天寿认为,于丹讲庄子时,太过于强调庄子个人心灵境界的开拓,有点太强调个人的价值观了。他问任先生:“把个人的内心看得太大了,是否妥当?”任先生还是没有表态,只是说:“你也快八十了,够成熟了,今后能做独立判断,不要总说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