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老照片大曝光:毛泽东和他的妻子子女(组图文)

2017-08-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span class=zhengwenfont size=4史海回眸:我所知道的毛岸英之死 br/br/br/br/三联生活周刊 br/br/br/br/ "关于毛岸英牺牲,这几年各种道听途说,甚至捕风捉影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我觉得我们这些经历过朝鲜战争的人,有责任把了解到的真相公布出来,这也是对历史负责."参加朝鲜战争那年,王天成只有17岁;现在王天成是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员,当年是原驹妇懿康星檠芯坎文保鞴苊谰榭觥?980年,根据***夫人浦安修的指示,王天成与杨凤安(朝鲜战争时

span class=zhengwenfont size=4史海回眸:我所知道的毛岸英之死 br/br/br/br/三联生活周刊 br/br/br/br/ “关于毛岸英牺牲,这几年各种道听途说,甚至捕风捉影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我觉得我们这些经历过朝鲜战争的人,有责任把了解到的真相公布出来,这也是对历史负责。”参加朝鲜战争那年,王天成只有17岁;现在王天成是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员,当年是原驹妇懿康星檠芯坎文保鞴苊谰榭觥?980年,根据***夫人浦安修的指示,王天成与杨凤安(朝鲜战争时期***的军事秘书)编写出版了《北纬三十八度——***与朝鲜战争》一书。为了了解毛岸英之死,王天成当年走访了志愿军总部的许多老同志,包括时任志愿军副司令的洪学智、作战处副处长杨迪、情报处副处长李世奇、作战处科长孟昭辉、参谋赵南起、龚杰、田胜、苗杰、成德益、翻译宋保华等,大家对毛岸英殉难之事记忆犹新。

但遗憾的是,经过这么多年,这几位当年曾与毛岸英在志愿军总部工作的战友有的已经过世,有的因身体原因,已无法亲笔撰文或接受记者采访。所以既采访过这些当事人、又对美国战史有研究的王天成便成了讲述这段历史的最佳人选。 br/br/br/br/ 记者◎李菁 br/br/br/br/ 神秘的翻译 br/br/br/br/ 毛岸英入朝作战的事情,在当年是极为保密的,除了***等高层外,没有几个人知道毛岸英的真实身份。

br/br/br/br/ 毛岸英到朝鲜战场后的正式身份是志愿军总司令***的秘书兼翻译,他并无作战任务,但也经常和参谋一起研究敌我情况,发表意见。那时去志愿军司令部开会的人,总见到一个高个子年轻人列席会议,并不时参与发言,但都不知道他是谁。有一次开作战会,杨迪(注:原志愿军作战处副处长)看到一个大个子坐在***身边,觉得这个翻译不太寻常。会后他问丁甘如(注:原作战处处长),这是什么人?丁甘如回答,我不能告诉你,这是纪律。 br/br/br/br/ 我们后来才知道,毛岸英是最早一批跟随***准备入朝作战的人。1950年10月4日,***在西北军政委员会主持研究大西北经济建设的规划会,突然被紧急召进北京。

几天后,贴身警卫杨凤安接到***电话,让他也急速赴京。 br/br/br/br/ 10月14日,在沈阳和平街1号交际处,受***办公厅之托带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印章的杨凤安,与先期到达这里的彭总会面。也就在这里,杨凤安第一次见到了毛岸英,个头高高的毛岸英给杨凤安留下很好的印象,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稳重而有风度,并没有因为他是***儿子就有特殊感觉。 br/br/br/br/ 10月19日傍晚,彭总急于与金日成首相会见以了解战况,就带着杨凤安和两名警卫员乘一辆吉普随先头部队进入朝鲜。毛岸英和彭总办公室的其他成员则在10月23日随十三兵团司令部一起入朝。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部部长任荣将军后来还回忆,出发前,上级对他说,有位俄文翻译搭乘你的车。

一上车,任荣就觉得这位俄文翻译有点面熟,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两人一问一答交谈了好久,翻译告诉他,自己新婚不久,父亲支持他来朝鲜。任荣说当时只是对这位知书达理的俄文翻译颇有好感,同时又觉得他父亲思想很进步,至于他父亲是谁,任荣将军既没问,也没想到要问。直到后来,他才知道毛岸英的身份。 br/br/br/br/ 10月24日,彭总与十三兵团会合后,成立了志愿军总部,彭总的临时办公室就成了志愿军司令部首长办公室。毛岸英的一切背景只有彭总、邓华、洪学智和彭总办公室的人知道。按彭总指示,毛岸英只在彭总办公室附近活动。他既没配枪,也没有查哨任务。

br/br/br/br/ 白天,毛岸英和大家都在彭总办公室工作,晚上彭总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休息,毛岸英和杨凤安就在用稻草搭的地铺上睡觉。不到一周,他们身上长满了虱子,平时吃的饭是粗高粱米,也没青菜。***对毛岸英很关心,多次提出让毛岸英和他一起吃饭,但毛岸英都谢绝了。 br/br/br/br/ 也许是受***的影响,毛岸英也爱读书。他带了许多书到朝鲜,深夜点蜡看两三个小时的书。毛岸英的级别不够,没有呢子大衣,杨凤安爱护他,就把自己的大衣给了他。毛岸英最后牺牲的时候,穿的就是杨凤安这件大衣。 br/br/br/br/ 那时苏联驻朝鲜的大使叫拉佐瓦耶夫,很懂军事。1950年11月7日,金日成与拉佐瓦耶夫到志愿军总部大榆洞与***会面,毛岸英第一次担任翻译。

毛岸英在苏联呆了很多年,他用流利的俄语向苏联大使翻译了彭总介绍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的情况以及发动第二次战役的计划。彭总和大使对毛岸英的翻译都很满意。会谈结束后,大家提议,让岸英整理后交给毛***,岸英马上在办公室的蜡烛下整理会谈翻译记录。可惜的是,记录还没寄出去,他却牺牲了。 br/br/br/br/ 毛岸英之死 br/br/br/br/ 毛岸英是在1950年11月25日早上牺牲的。 br/br/br/br/ 就在前一天晚上——11月24日,麦克阿瑟发动大规模进攻。这天晚上,彭总与司令部其他首长讨论战况,非常紧张。毛岸英和办公室其他人员一样,忙到大半夜才休息。

当天是参谋龚杰在办公室值班,大家都休息后,龚杰和杨凤安留在彭总办公室。毛岸英与一周前刚到朝鲜的参谋高瑞欣两人在志愿军政治部的山洞里休息。 br/br/br/br/ 美国空军的强大举世皆知,他们派上千架飞机整天轰炸,志愿军司令部已经先后换了4个地方。11月中旬,志愿军党委常委还专门开会,研究彭总的安全和司令部的防空问题。会上决定,司令部工作人员在25日拂晓前疏散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并注意防空。 br/br/br/br/ 当时是洪学智负责司令部、也负责***的人身安全。前一天晚上,洪学智来到彭总办公室,请彭总到半山腰上一个防空洞去办公。但彭总很犟,坚决不走。

洪副司令见劝说无用,也不顾彭总在发脾气,边拉彭总出门,边让杨凤安把彭总的铺盖卷、行军床,连同毛笔、墨盒、电报稿纸等办公用品一起,“强行”搬进防空洞,邓华副司令早已等在那里。三个人在防空洞里研究了两个多小时战况后,彭总叫杨凤安到办公室问前线情况。 br/br/br/br/ 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实际上是一个小木房,杨凤安刚进门,看见美军两架B-26轰炸机由西南向东北,在办公室上空飞过。杨凤安说了声:“注意防空!”随即向成普和徐西元两位参谋询问前线情况。 br/br/br/br/ 那时已是早上9点多。毛岸英和高瑞欣刚从休息的山洞回到办公室。他俩还没吃早饭,饭已经冷了,于是两人正围着火炉热鸡蛋炒米饭。

毛岸英还没来得及吃热好的饭,美军飞机来空袭了。问完情况正准备离开的杨凤安见又有敌机飞来,便喊了一声:“不好,快跑!”这时美军的敌机的凝固汽油弹已有几十枚投在彭总办公室周围,成普、徐西元和彭总的两个警卫员逃出了火海,成普面部受了轻伤,可是离房门较远的毛岸英和高瑞欣却没跑出来。 br/br/br/br/ 当时杨凤安跑到彭总身边,告诉他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彭总听后站立不稳,久久一言不发,许久才喃喃说:“岸英和瑞欣同志牺牲了,牺牲了。”说着,他走出防空洞,缓缓来到出事现场。他看着烧焦的尸体,心情十分沉重,中午饭也没吃。 br/br/br/br/ 毛岸英牺牲时只有28岁,尸体已经无法辨认,只有凭苏联手表残骸才确认是他。

后来的事情我们当时不是很清楚,也是通过陆续出版的各种回忆录才略知一二。 br/br/br/br/ ***的秘书叶子龙说,他是在11月25日收到***给***发来的一封电报,除了报告战事外,重点提到毛岸英不幸牺牲的消息。电报极简短。因为拿不准主意,叶子龙把电报交给***,***看了电报,坐在办公桌前,左手扶在前额,半晌才站起身低声说:“让我考虑考虑,先放一放再报告毛***。”过了些天,***又给***发来一电,叶子龙又把电报直接给***送去。***说:“不要瞒了,总瞒着也不是办法,报告***吧!”于是叶子龙手拿两封电报走进***的办公室。***当时正在沙发上看报纸。接过电报后,那份简短的电报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钟,他的头埋得很深。

当他抬起头时,没有流泪,没有任何表情,但脸色非常难看,后来说了一句:“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 br/br/br/br/ 我在后来出版的《***日记》上看到,1951年1月2日那天***写道:“(岸英死讯,)今天已不能不告诉李德胜(注:指***)……”杨凤安告诉我,彭总在1951年2月回京向***汇报朝鲜情况时,对岸英的不幸做了检讨,***说:战场上牺牲是不可避免的,当彭总提到岸英的遗体是否运回国内,没等彭总说完,***摆手说,在朝鲜战场上牺牲那么多英雄儿女,不要因为岸英是我的儿子就特殊,岸英与在朝鲜战场牺牲的千百万英雄儿女一起埋在朝鲜的国土上。 br//font/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