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西安也“受伤” 地震让西安人感悟

2018-03-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数万鲜活的生命瞬间戛然而止.整个中华民族为之撕心裂肺,古城西安也受到较大影响.一年后的今天,被地震"改变"的西安人所思考的或许已经超出地震本身--5月7日,晴.通往西安市周至县青化乡的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在两侧成片的猕猴桃园映衬下,一种田园风光扑面而来.正是猕猴桃树授粉的季节,田间地头不时传出人们劳作时的欢声笑语.青化村董秀梅的新家就在这条公路的北侧,房子是新盖好的,钢筋水泥结构,看起来很坚固."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我根本不敢想,当时只感觉天

一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数万鲜活的生命瞬间戛然而止。整个中华民族为之撕心裂肺,古城西安也受到较大影响。一年后的今天,被地震“改变”的西安人所思考的或许已经超出地震本身……

5月7日,晴。通往西安市周至县青化乡的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在两侧成片的猕猴桃园映衬下,一种田园风光扑面而来。正是猕猴桃树授粉的季节,田间地头不时传出人们劳作时的欢声笑语。青化村董秀梅的新家就在这条公路的北侧,房子是新盖好的,钢筋水泥结构,看起来很坚固。

“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我根本不敢想,当时只感觉天都塌了。”去年汶川大地震中,他们家仅有的5间土木结构的瓦房全部塌了,“看到房子没了,头里面啥都不知道咧,全成了空白的”。灾后重建,新房在国家救灾资金的援助下重新建起,如今住进新房,全家踏实多了,生活也有希望了。

受汶川地震影响,周至倒塌房屋761户,是西安市倒塌房屋最多的县城。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西安震感强烈。

地震发生后,在京学习的省委常委、***孙清云立即打来电话,要求迅速了解情况,全力抢险救灾,确保城市运转有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委副***、***陈宝根第一时间赶到市地震局监测中心了解震情,并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决定立即启动城市防震预案,成立防震指挥部,相关领导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各区县也要启动预案。

地震发生后短短3个小时内,市消防局共接到468起需处置的案件电话,9起抢险救援,发生7起火灾,1人死亡。地震发生时,师生们迅速撤出教室,上班族纷纷离开办公场所,人流量大的商店超市暂时停止营业,人们都第一时间撤离到安全地段。夜晚,为了预防再次发生较强余震,许多人在市内距离建筑物较远的环城公园、广场等空旷地带支起简易帐篷或直接露宿。为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在一些人口密集疏散点,相关部门都安排有公安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负责维护秩序,提供帮助,抗震救灾的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地震发生时,当很多人从楼上往楼下跑时,我们却要从楼下往楼上跑,办公室外的要往办公室内跑,这个就是我们的工作,地震发生时我们必须这样做。只有这样的坚守,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尽可能掌握的灾情。”5月5日,回忆起一年前抗震救灾的那段日子,西安市地震局抗震设防管理处处长张新维仍记忆犹新,“地震发生后,地震局要求全体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当时我们一共31人,包括司机在内,都在这里(局里)吃、睡。”至今,在张新维的办公室还放着值班时所用的钢丝床和被褥,这样的工作状态,他们一直坚持到国家解除地震警报。

“西安市27人死亡,1127人受伤,倒塌民房2801户,损坏民房6264户,转移安置受灾群众9402人,30座桥梁不同程度受损,11座水库出现险情,由地震灾害引起的包括交通,教育等各类损失达17.9亿元。”5月6日,在西安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科主任科员党晓春提到这些数字时,声音很低,表情严肃而沉重,毕竟这些数字背后,包含着太多的悲痛和无奈。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西安市各相关部门几乎同时行动,纷纷启动应急预案。

市公安局召开城六区分局及巡警、特警、交警、消防警等警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传达市委、市政府紧急会议和省公安厅特级电报精神,全市公安机关要把城市安全、人民安危至上作为第一意识、第一责任,全面进入临战状态,确保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防范,进一步做好防混乱、防破坏、防事故、防趁乱侵害群众人身财产案件的发生;加强值班备勤,巡警、特警、交警、消防警要备足警力,随时应对意外情况;加强交通管理和疏导工作,防止大面积、长时间拥堵问题的发生;加强信息搜集报送工作,及时上报社会面治安状况、社情民意及灾情和重大事故信息。

为快速救治地震中的伤员,各医院加强院内危重病人护理,开通绿色通道。120急救中心调度人员坚守岗位,有效转移救治人员。市卫生局负责人带领人员立即赶赴市红会医院、市中心医院、市四院等医院进行巡查,指挥对地震受伤人员的救治,要求各医院迅速组建急救医疗队随时待命。

供电局启动应急预案,全体工作人员坚守岗位。

张新维说:“地震发生后,市地震局的热线电话增加到10部,24小时接听群众咨询,仍然非常繁忙。由于接听热线的人力不足,市委市政府专门从电信局、市委办公厅等部门抽调人员,轮班接听热线。”西安市地震局一份群众来电统计表显示,从2008年5月12日至22日,10天时间内,地震局共接听电话14633个,其中最少一天接听102次,最多8036次。

市委常委会决定,成立西安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由***陈宝根任总指挥,全面负责当前的抗震救灾工作。市级领导要按照分工联系区县、部门,深入一线全力抓好抗震救灾。为了尽可能减少不可预知的余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医院、学校、客运站等人口密集场所,都进行了应急紧急疏散演练。

西安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处长刘奇娃介绍,截至目前,西安市共发放生活救助款1862万元,发放赈灾救济粮14.4万公斤,危房重建修缮资金9717.96万元。

西安高新区一家企业工作的张强说:“不怕你笑话,我经常流着泪看着电视中直播的救灾画面,心里默默为灾民们祝福,以前因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生活比较节俭。现在也不管了,该花的时候花。”

“以前,我根本不喜欢户外运动,更不喜欢帐篷什么的,但是地震让我改变了这种想法,现在我们家里还有两顶帐篷,偶尔还会和家人一起出去在野外支个帐篷,顺便教教孩子怎么搭建帐篷。”家住南郊的何伟这样介绍着自己的变化,“现在有时候想想,根本不敢相信自己在地震的影响下也在慢慢变化。”

据朱雀路一名户外店员介绍,以前购买他们店里的帐篷、手电筒、铁锨等户外用品的顾客,大多是一些热爱户外运动的年轻人。地震后,普通市民也来买这些东西,有一段时间,店里的帐篷都被人买光了。

“之前,我很少给家里打电话,通常是爸爸妈妈打电话问我的近况。去年地震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父母,电话中得知爸妈一切平安时,真的松了口气。”西北大学的贺萌这样说,“现在,我每星期都会给家里打电话,虽然和家人相隔千里之遥,依然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种感受以前是没有的。”

在东郊一家建筑设计院工作的何超说:“去年,看到周围为地震灾区捐款,献血的人们,每次我都感动得鼻子酸酸的。现在一想到这些,我在生活中碰到再大的困难和委屈,也能忍受。与以前相比,自己变得坚强多了。”

汶川大地震后,如何做好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是西安各级政府机关一直关心和积极着手解决的问题。4月21日,我市首次制定的《西安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该规划中明确了包括重大气象灾害、传染病疫情、恐怖袭击和重大刑事案件、地震灾害等在内的10余类近40种需重点防范的突发公共事件。力争到2013年,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到2015年,基本建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城乡一体、各有侧重的应急管理体系,有效降低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及造成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我市将重点建设西安市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市、区(县)、街办(乡镇)三级互通互联,为应急职守、信息汇总、事态跟踪、指挥协调、专家研判和视频会等创造必要条件。建设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依托气象、地震、卫生、安全等平台,统一技术标准,建设手机接收子系统、电视预警制作发布系统、卫星预警接收子系统等,最大限度提高信息覆盖范围。

在该规划中,西安市将重点结合公园、广场等开敞空间,建设疏散路线及避难场所。“十一五”期间,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避难场所建设,新城、莲湖、碑林、雁塔、未央五区每年各完成两处示范性应急避难场所(每处可容纳1万人左右)及配套设施建设,其他区县每年至少完成1处示范性应急避难场所(每处可容纳5000人左右)及配套设施建设,2010年前完成市辖区内公园、学校操场、体育场等大型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基本满足民众疏散避难的需求。

在地震的大灾害面前,人的力量似乎很渺小,但面对这场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人们表现出来的坚强,相互感染,从而形成一股与灾难斗争、积极自救、重建家园的勇气。

5月7日,在周至侯家村乡五泉村四组,张平虎正在用铁锨平整着自家的新院子,在他身后是一座盖好不久的新房。一年多以前,为了救活患病的妻子,他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然而妻子还是走了,家里只剩下他和两个孩子相依为命。全家还未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来,汶川大地震发生了,家里仅有的3间土木结构的老式房子因经受不住地震剧烈的震动倒塌了。

“当时,我正在地里干活,地震时远远地看到家里扬起一阵尘土,赶紧跑回家,看到住了几十年的房子,就这样没了。真懵了,不知该咋办。”提起这件事,张平虎仍然心有余悸,“如果不是国家给钱,仅靠自己和亲戚帮忙,根本盖不了这房,说不定我还在帐篷里住着了。”现在,他的大儿子已去新疆打工,二儿子正在上技校。对于将来的打算,他希望两年后将盖房时借亲戚的钱全部还了。

在距离侯家村乡60多公里的青化乡青化村,村民李万景和瘫痪在床的妻子相依为命,地震中他们的居住地变成了危房,墙体之间裂开一拳头多大口子,随时都可能倒塌。在后来的余震中,年久失修的房子还是塌了,幸亏当时人都住在院子里的帐篷中,没有人受伤。现在他们全家已住进了建好不久的新房,但是因资金不够,院墙只砌了一半。今年已68岁的李万景说:“儿子在西安打工,自己还能干点农活,家里还有几亩猕猴桃,希望赶年底挣点钱将院墙砌好。”

经过一年多的灾后重建,西安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他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开始新的一切。记者王涛实习生屈慧莹

从经历地震那一刹那最初的惊恐——到目睹废墟场景时不由的震惊——再到体味倾情救援时因感动而湿润眼帘——而后将所有积淀为对生命与人生的重新感悟……

一场灾难会令一个民族空前团结,也会令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对价值观行进轨迹作出修正。汶川大地震就让我们感悟到:活着真好。

活着真好,震波让人已分不清是贫穷还是富有;活着真好,坍塌的楼板不认识谁是官是民;活着真好,废墟掩埋了多少豪情壮志俗事纷扰;活着真好,幸存的生命再次演绎爱的伟大。

平安是福。珍惜身边的每丝情意,迎接下一个太阳的升起。废墟上滋生的每一抹新绿,会让生命的诠释再次撼动天地。

【西安日报社声明】西安新闻网刊载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文章已经西安日报社独家授权。自2009年1月1日起,其他商业网站(新闻单位主办的网站除外)未经西安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西安新闻网上刊载的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文章。欢迎新闻单位主办的网站在对等合作的基础上转载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的新闻,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其他商业网站如有合作意向请与西安新闻网联系。联系电话:029-87616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