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低调悼念常香玉 大弟子讲述学艺十年(图)

2017-06-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报讯(记者 刘哲)记者昨日从河南省委宣传部了解到,河南将举行三场大型的纪念活动.除了22日上演大型豫剧<常香玉>外,还有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大型常派歌会;河南电视台举行的戏剧节目<梨园春>也将举行纪念常香玉特别节目.本报也将带着两名热心戏迷前往郑州观看<常香玉>.记者昨日电话联系到常香玉的大女儿常小玉,她告诉记者,再过两天就是母亲常香玉去世一周年的日子,她生前就是一个特别朴实的人,一点也不愿意给别人制造麻烦.所以今年家人也不会举行特别的纪念活动,全家人到坟前为常香玉扫

本报讯(记者 刘哲)记者昨日从河南省委宣传部了解到,河南将举行三场大型的纪念活动。除了22日上演大型豫剧《常香玉》外,还有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大型常派歌会;河南电视台举行的戏剧节目《梨园春》也将举行纪念常香玉特别节目。本报也将带着两名热心戏迷前往郑州观看《常香玉》。

记者昨日电话联系到常香玉的大女儿常小玉,她告诉记者,再过两天就是母亲常香玉去世一周年的日子,她生前就是一个特别朴实的人,一点也不愿意给别人制造麻烦。所以今年家人也不会举行特别的纪念活动,全家人到坟前为常香玉扫墓。

常香玉的大弟子陈玉鼎

“当初我学艺的时候,家里太苦了,没饭吃,1948年,我就考进了在西安的香玉剧社……”17日,常香玉的大弟子陈玉鼎走进了本报,向记者讲述了他向常香玉学艺的十年。

和弟子同吃同住

陈玉鼎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看到本报征集和常香玉有故事的人,17日上午,他拎着一大包多年收集来的有关常香玉的资料来到本报,满怀深情地讲述了当年的学艺时光。“那时,家里太穷,没饭吃了,就去报考香玉剧社,我们八个人被幸运地挑中了。”

陈玉鼎说,那阵儿,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常香玉和我们在一起吃饭,当时,她也很年轻,才二十四五岁,但是演出就很有名了,家里生活挺富裕的,可是常香玉从不开小灶,和我们一起吃面糊糊、咸菜和萝卜。”

巧语逗笑徒弟

常香玉从小学艺,父亲对她的要求非常高,也非常严,其实就是一个字,“打”。“打得可厉害了!”陈玉鼎这样说。也许是因为自己受了太多的苦,常香玉对她的弟子却不主张以打管理,她总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可当年才十来岁的陈玉鼎,也和其他男孩子一样顽皮而且倔强。

1954年,排一场叫做《漳河湾》的戏,常香玉演妻子,陈玉鼎演丈夫,戏拍到中间,不知什么原因,陈玉鼎总是没办法达到剧情的要求,常香玉批评了他几次,可谁知,陈玉鼎一气之下,不仅罢演,而且谁叫都不理。这该咋办?众人都想办法,最后还是常香玉有办法,不训斥他,只上前说:“咱俩在剧中演的还是未婚夫妻,还得谈恋爱,你现在连我理都不理,咱俩咋谈恋爱啊?”听完之后,陈玉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机智救场徒弟难忘

现在人们都说常老的造诣高,作为她最早培养的弟子,陈玉鼎却更多地知道常香玉的演出“秘密”。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一个公开的场合正式演出,当时演的戏叫《麻风女》,有一个情节是麻风病人腋下夹着一个碗,看到狗来了,吓得将碗打碎了。

可是当时演出时,常香玉在狗还没有上来时,就把碗打碎了,当时剧团的人都吓坏了,这一下,调子怎么办,台词怎么办?台下有那么多的观众在看……只见常香玉不慌不忙,从容地唱出“将碗摔在地下,实在可怜!”之句,完全跟上了后面的节奏,和前面的戏又衔接得天衣无缝,台下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时隔近半个世纪,陈玉鼎仍能唱出常老当年的这句救场台词。

陈玉鼎跟常香玉学艺十年,1958年,他离开香玉剧社,来到了宝鸡。“我虽然离开了剧社,但是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和她中断联系。”陈玉鼎总结了常老很多“最爱”:最爱看报纸,了解国家大事;最高兴的是抗美援朝时,捐赠“香玉剧社”号战斗机;最爱吃烙饼卷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