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乡村五姐妹的生活?看沈书枝的《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

2018-1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平实的农村五姐妹的成长故事,在当代青年作家沈书枝的笔下不仅变成了备受网友追捧的文字,还平静的乡村生活成了大家新一轮的向往.这就是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奖得主沈书枝的最新散文作品<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今天(19日),这本由沈书枝历时3年写成的散文力作在北京举行了新书发布会. "这本书是我从2013年-2016年写的长的文章的合集,基本包括两篇,一篇是写我三个姐姐,从小到大.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工作.结婚.生子的故事,另外一篇是我跟我妹妹有鹿,也是从小到大的生活.

平实的农村五姐妹的成长故事,在当代青年作家沈书枝的笔下不仅变成了备受网友追捧的文字,还平静的乡村生活成了大家新一轮的向往。这就是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奖得主沈书枝的最新散文作品《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今天(19日),这本由沈书枝历时3年写成的散文力作在北京举行了新书发布会。

“这本书是我从2013年-2016年写的长的文章的合集,基本包括两篇,一篇是写我三个姐姐,从小到大、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工作、结婚、生子的故事,另外一篇是我跟我妹妹有鹿,也是从小到大的生活。”在发布会上,沈书枝介绍,在《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中姐姐那部分着重于亲情,“因为我跟我妹妹在家里是很小的,大姐很早工作,有了工资以后经常省一点钱带回来给我们,回家也给我们带好吃,在很匮乏的情况下接近所能把妹妹照顾好,所以写姐姐们的时候我心里怀着很深的感激之情。”

尽管自言是性格比较克制的人,写作时候都很少流露那种情感,但沈书枝也说,“写姐姐那部分的时候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把对她们的感激之情以及非常幸运自己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并且作为妹妹被她们照顾的情感表达出来。”

而相反,自己和妹妹从出生就在一起生活了18年,特别熟悉,从小就比较羞于表达感情。“所以我写跟我妹妹部分的时候很少提到亲情这样的事情。但是我那时候写的比较多的是乡下的教育,因为在农村长大,大家在城市里的会不了解农村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样,我基本是从我们俩的童年写到小学、初中、高中,花了很多篇幅写我们当时所受的教育,以及乡下普通的小孩子假如想出来是怎样的一种遭遇和出路。”

当然,一对双胞胎的联结和分离,小时候总是想打架抢东西,念大学又分开到不同城市去,这样的状态在书中也有呈现。

在沈书枝看来,全书的最后一篇《童年随之而去》则是对整本书背景的补充。“那时候打工的潮流刚刚到乡下,我和我妹妹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妈妈到上海打工。那时候我们姐妹几个都要上学,家里又没有钱。我小时候虽然明白家里很穷,但是妈妈离开家的这件事情对我的童年影响太大了,我的第一本书《八九十枝花》,大家都觉得好像我的童年特别幸福,觉得我写的都是非常温暖的事情,但是我自己内心知道我所写的事情基本都是妈妈在家时候的事情,我妈妈一旦离开家之后,我感觉到整个童年生活完全随之而结束、随之而变化。所以这篇放到最后是有意的,当做对全书背景的交待,以及自我的一种告别,因为我已经写了两本书是关于童年的,后面会写一些不同的东西。”

通过《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沈书枝记录下一代人的成长,将新一代农村人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的新奇和因不适带来的痛楚平实地呈现了出来。书中的计划生育、读书求学、外出打工等情节,均是当下80后、90后的亲身经历。

作者简介

沈书枝,1984年生,安徽南陵人,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士,是近年来在非虚构写作领域逐渐暂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其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文艺风象》等刊物。

2013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八九十枝花》,即在读者间广受好评。2014年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佳作奖。2015年凭借作品《姐姐》获豆瓣阅读第二届征文大赛非虚构组首奖。此次出版的新书也将该作品的完整版收录其中。

沈书枝的文风深受沈从文等影响,继承了中国古典的散文传统。其文字平和质朴,字里行间又饱含温情与诗意。曾有评论比喻她的文字“如同薄暮时分眺望平原地区的山峦,隐隐的轮廓轻微起伏,有说不出的优美淡远”,但是“又别有一种贴近泥土的沉稳和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