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珍爱生命你必须了解

2019-05-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众所周知,鼠疫,它传播速度很快,而且非常地急性.那么,我们大家都知道鼠疫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呢?它究竟是有多靠近我们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染

众所周知,鼠疫,它传播速度很快,而且非常地急性。那么,我们大家都知道鼠疫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呢?它究竟是有多靠近我们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染源

主要是啮齿动物中循环进行,形成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中主要是鼠类和旱獭,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以黄鼠和褐家鼠为最主要,各型鼠疫患者均可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肺鼠疫患者痰中可排出大量鼠疫杆菌,因而成为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经鼠蚤传播, 即鼠→蚤→人的传播方式。人鼠疫流行前常有鼠间鼠疫流行,一般先由野鼠传家鼠。寄生鼠体的疫蚤叮咬人吸血时,因其胃内被菌栓堵塞,血液反流,病菌随之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含菌的蚤类亦可随搔抓进入皮内。最近研究发现,本病有由蝉类传播的可能性。

1. 经皮肤传播 因接触患者含菌的痰、脓或动物的皮、血、肉及疫蚤粪便,通过破损皮肤教膜受到感染。

2. 经消化道传播 食入受染动物,经消化道感染。

3. 经呼吸道传播 含菌的痰、飞沫或尘埃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并引起人间的大流行。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预防接种可使易感性降低。可有隐性感染,并可成为无症状带菌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特征

人间鼠疫以亚洲、非洲、美洲发病最多 , 我国主要发生在云南和青藏高原。男性普遍高于女性,以 10~39 岁居多,职业则多发于农牧人员及其子女,有明显的季节性,人间鼠疫多发生在夏秋季,与守猎及鼠类繁殖活动有关。

发病机制

病原菌经皮肤侵入后, 经淋巴管至淋巴结,引起剧烈的出血坏死性炎症反应 ( 腺鼠疫 ),严重者病原菌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原发性败血型鼠疫。细菌可沿血循环及淋巴管扩散,及浅表淋巴结及纵隔、肺门淋巴结。

鼠疫的基本病理改变为淋巴管、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和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局部淋巴结有出血性炎症和凝固性坏死;部充血水肿;全各组织脏器均可有充血、水肿、出血及坏死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