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忧郁症会遗传吗 健康要素中遗传占7%

2018-09-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忧郁症遗传健康要素中遗传占7%,社会10%,医疗8%,气候7%,自我保健占60%.脑中一种称为儿茶酚胺的物质浓度增高,导致脑血管收缩变细,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血浆中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显示不同的病态情形.一般通过不正常的儿茶酚胺水平可以断定两个方面:首先涉及到肾上腺髓质瘤,这些瘤结合了大量的儿茶酚胺导致循环失常,第二点涉及到心血管系统,儿茶酚胺含量超标会引发脑血管血流不畅,进而可能引发高血压和心肌梗塞.开始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这是抑郁症的一种临床症状.因为抑郁症影响大脑,导致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忧郁症遗传健康要素中遗传占7%,社会10%,医疗8%,气候7%,自我保健占60%。脑中一种称为儿茶酚胺的物质浓度增高,导致脑血管收缩变细,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血浆中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显示不同的病态情形.一般通过不正常的儿茶酚胺水平可以断定两个方面:首先涉及到肾上腺髓质瘤,这些瘤结合了大量的儿茶酚胺导致循环失常,第二点涉及到心血管系统,儿茶酚胺含量超标会引发脑血管血流不畅,进而可能引发高血压和心肌梗塞。开始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这是抑郁症的一种临床症状。因为抑郁症影响大脑,导致头昏,记忆力下降以及睡眠障碍。想要治好抑郁症。先要把从抵制儿茶酚胺对脑血管的作用开始。

饮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饮食不注意就造成病情加重。饮食原则

1、严格控制多余的脂肪,肥肉,垃圾食品,过多的热量等因素,就是少吃肥肉,少吃油炸食品,不要过多食用米饭和面食,以免造成过多热量转化成脂肪。

2、多食用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多食用含纤维多的食物,青菜类等食物。

3、食用含OMG3不饱和脂肪酸类的食物或者额外补充食品,可以化解血脂和清除血液垃圾,比如,山茶油,橄榄油,亚麻油,深海鱼油,海豹油等食物。

4、适量运动,快乐的情绪和充足的睡眠等。

忧郁症的治疗

忧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在广义上来说是属于精神疾病,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被称为“第一心理杀手”。

在西方国家,忧郁症是一种最普通的精神疾病,其中终身抑郁症的发病率在6%~8%之间,随着人口的逐步老龄化,抑郁症在6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20%~50%。患者中有65%~80%会出现严重的自杀意念,45%~55%会出现自杀或自伤行为,终身自杀死亡率高达15%~2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忧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忧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

在国内2012年一项调查显示,国内的公众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超过26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症,但大部分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忧郁症,而意识到自己有忧郁症的患者,百分之九十并没有向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求助!

忧郁症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三种治疗方式,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这三种治疗方式。

一、心理治疗

合适于急性期无消极观念的轻中度抑郁症、以及各类抑郁症急性期症状控制后的巩固和维持治疗,可以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心理治疗要求患者有一定的理解领悟能力,能够持之以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忍受治疗过程中症状带来的痛苦,其实不是任何人都适合,但若能坚持会增加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效的预防抑郁症的复燃复发。

1、疏导与宣泄:患者在寻求心理治疗前的处境是无人理解、无处诉说的,因此医生要关心、富有同情心、安静地倾听,使病人清楚他的痛苦已被人们作为现实接受了;是常见的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法。

2、在与患者交谈中要避免矛盾性及可引起患者误解的表述;

3、不因治疗困难而失去信心,要以足够的耐心,坚韧地带领病人渡过发病期;

4、抑郁症患者不接受现实,积极行动:森田疗法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视为一种生活的态度,通过积极的行动,去获得成功和喜悦;

5、健全人格与完善自我: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抑郁症的产生是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将挫折转化为针对自己的愤怒,因而颓丧、抑郁。所以让病人了解自己心理动态与病情,洞察自己对困难的反应模式来促进人格的成长。

6、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家人、朋友、同学的精神支持,可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和提高其适应能力,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家庭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急性的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抑郁症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影响,家属对患者的反应会直接影响到预后的效果。医生应首先让家属了解到疾病的症状特点、病程及治疗情况。对患者的症状必须认同,并需要理解、耐心和正规治疗。疾病是有自身规律的,试图通过改变环境来提高情绪是不可行的,这样只会使病情加重。社会的支持在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法中尤为重要。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特点是起效相对较快,疗效比较确定,适合于中度、重度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是当前治疗各种抑郁障碍的主要药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约60%~80%。

1、目前一线的抗抑郁剂包括SSRI类药物,如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等,俗称“五朵金花”,SSRI类不良反应较少而轻微,尤其是抗胆碱能及心脏的不良反应少。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腹泻、口干、震颤、失眠、焦虑及性功能障碍等。

2、SNRI类药物,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SNRI疗效肯定,起效较快,有明显的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对难治性病例亦有效。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口干、出汗、乏力、焦虑、震颤、阳痿和射精障碍,大剂量时部分患者血压可能轻度升高;

3、NaSSAs类(NE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如米氮平,有良好的抗抑郁、抗焦虑及改善睡眠作用,口服吸收快,起效快,抗胆碱能作用小,有镇静作用,对性功能几乎没有影响,常见不良反应为镇静、倦睡、头晕、疲乏、食欲和体重增加;

4、安非他酮,去甲肾上腺素、 5-羟色胺、多巴胺再摄取的弱抑制剂,对单胺氧化酶没有抑制作用,适用于抑郁症以及双相抑郁,优势为对体重以及性功能影响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激动、口干、失眠、头痛或偏头痛,恶心、呕吐,便秘、震颤、多汗。

5、对于一些焦虑明显、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短期使用一些苯二氮卓类(安定类)药物或者一些新型的助眠药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对于一些症状严重,甚至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可以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三、物理治疗

包括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

MECT对于有严重消极自杀言行、抑郁性木僵患者MECT治疗应是首选的治疗,对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可采用MECT治疗。MECT治疗见效快,疗效好。6~10次为一疗程,但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 常见副反应包括短期内记忆力减退、头痛、恶心、乏力等。

rTMS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式,国内近年来逐渐在精神科开始应用,适合于一些难治性抑郁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rTMS),对于一些无消极观念的轻中度抑郁症适用,可以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但接受过MECT治疗过的患者,至少MECT停用1月后才可接受rTMS治疗。

在物理治疗方面,问渠心理网提示大家,对于现在世面上所说的一些安定仪之类的治疗抑郁症的仪器,在购买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不要听之信之,以免上当受骗,最好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了解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

长期忧郁症的危害

思维消极

忧郁心境可导致思维消极、悲观和自责、自卑,犹如带着有色眼睛看世界,感到任何事情都困难重重,对前途悲观绝望。病人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对微不足道得过失和缺点无限夸大,感到自己对不起他人、家属和社会,认为自己罪恶深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有的病人还感到活着毫无意义生活在人世间徒然受苦,只有一死才能逃出苦海得以解脱。

功能下降

通常表现为思维困难,脑力劳动的效率明显下降。一向思维敏捷的科技人员或白领人士患忧郁症后,很难胜任日常工作,更谈不上有创造性。平时学习优秀的学生成绩明显下降。不少病人谈到自己的主观体验时说:整个头脑犹如一桶浆糊。

影响大脑

导致头昏,记忆力下降以及睡眠障碍。研究资料显示,忧郁症患者中有这三种症状的比例分别高达97%、93%、99%。症结在于脑中一种称为儿茶酚胺的物质浓度增高,导致脑血管收缩变细,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头昏等症状临身。

睡眠障碍

忧郁症患者常有顽固性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98%,表现为的失眠、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律紊乱,睡眠质量差等形式。忧郁症患者早醒尤其是在清晨3~5时醒来,此时情绪低落,自杀的危险最大。

诱发躯体疾病

一个人一旦与忧郁症结缘,那么他患心脏病的危险性增加2倍,遭遇中风的概率增加3倍。因为心情忧郁会使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发生变化。主要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阳痿、闭经、乏力等。躯体不适感可涉及各脏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较常见。

缩短寿命

一项历经40年的研究发现,由忧郁症导致功能失调而引起的死亡率,同癌症、糖尿病和心脏病人的死亡率一样高。

损害社会功能

患忧郁症后,通常表现为思维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下降,脑力劳动的效率明显下降,很难胜任日常工作,更谈不上创造性工作。还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慢性疾病的康复时间延缓,造成生理活动减慢,社会工作和生理能力下降,性功能减退。

增加家庭的负担

家庭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由于有复发性,反复就医,自伤、自杀,忧郁症复燃控制则慢得多。突然停用抗忧郁药出现的戒断反应是躯体不适,也可能导致为明确原因而去做大量的实验室检查,造成医用费用升高,浪费医疗资源,职业能力及躯体活动受到影响和社会适应不良。家庭负性事件增加。

增加自杀风险

患有复发性忧郁症的患者中,每7个就有1个采取自杀行为,自杀的案例中70%患有忧郁症。研究证实在杀死亡者中,50%到70%是死于忧郁症,15%的忧郁症病人最终是自杀死亡的。人们这所以称忧郁症为人类第一号心理杀手,就是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疾病或精神病有如此高的自杀率。

劳动能力丧失

抑郁症患者身体功能差,丧失劳动力是非抑郁症患者的5倍。在患有抑郁症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完全丧失了工作和生活能力,不能工作,不能操持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