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浮肿是什么原因 治疗脚踝浮肿的措施

2019-02-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外力作用下,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撕裂伤,称为关节扭伤.轻者仅有部分韧带纤维撕裂.重者可使韧带完全断裂或韧带及关节囊附着处的骨质撕脱,甚至发生关节脱位.  脚踝浮肿,可能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引起的,但多数为功能性的因素引起的.除了外伤原因外,要考虑是否是其他原因引起,造成组织疏松地方的浮肿的具体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体位因素:长时间地行走或站立.坐姿不当,双腿下垂时间过长,长期坐着可导致下肢的血循环不好,故减少了肌肉运动对静脉血

在外力作用下,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撕裂伤,称为关节扭伤。轻者仅有部分韧带纤维撕裂、重者可使韧带完全断裂或韧带及关节囊附着处的骨质撕脱,甚至发生关节脱位。  脚踝浮肿,可能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引起的,但多数为功能性的因素引起的。除了外伤原因外,要考虑是否是其他原因引起,造成组织疏松地方的浮肿的具体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体位因素:长时间地行走或站立、坐姿不当,双腿下垂时间过长,长期坐着可导致下肢的血循环不好,故减少了肌肉运动对静脉血回流的协助作用都会引起浮肿.鞋不合脚也会浮肿,在休息后,浮肿就会消退。

2、体质因素:劳累与长期站立后浮肿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直立时血中肾素活性增高,引起醛固酮增多,所以在身体的下垂部位如双脚踝部等,可出现浮肿,重时其他部位也可出现浮肿,夜间经休息后,水肿可吸收消失。

3、局部慢性损伤:过去有脚踝扭伤史,使软组织有瘢痕等形成,对血管造成压迫,加重局部肿胀。必要时可做心电图、尿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

4、下肢静脉曲张:心血管系统以及肾病引起的浮肿,往往都是从脚踝部开始的。皮肤和皮下淋巴管障碍引起的慢性病,称之为皮肤淋巴管病。病灶部位的淋巴管失去了运送能力,引起淋巴的郁滞,这导致了组织中的蛋白和水代谢,均发生了严重的障碍。皮肤淋巴管病,最终会变成所谓的橡皮病。这里的下肢主要指足部的经常性浮肿和严重变形。

5、碰伤和脱位:此外,体力负担过重、二至三级平足、淋巴管异常、长时间地行走或站立、坐姿不当都会引起浮肿:如坐在高椅上,脚不着地;跷二郎腿;坐在过低的椅子上;鞋不合脚也会浮肿。

6、气候因素:天热时,人体的周围血管大多处于扩张状态,使毛细血管充血,所以使皮肤、皮下及软组织均呈现轻度的肿胀,即热胀冷缩的道理。

治疗措施

如外侧韧带损伤较轻、踝关节稳定性正常时,早期可抬高患肢,冷敷,以缓解疼痛和减少出血、肿胀。2~3天后可用理疗、封闭、外敷消肿止痛化瘀药物,适当休息,

并注意保护踝部(如穿高统靴等)。如损伤较重,可用5~7条宽约2.5厘米的胶布从小腿内侧下1/3经过内、外踝粘贴于小腿外侧中部,胶布外用绷带包扎。

使足保持外翻位置,使韧带松弛,以利愈合,固定约3周。如为内侧韧带损伤,包扎

固定位置相反。

若症状严重,或韧带完全断裂或有撕脱骨折者需用短腿石膏靴固定患足,使其保持“矫枉过正”的位置,约4~6周。

可在石膏靴底部加橡皮垫或其他耐磨物以便行走。若踝部骨折块较大,且复位不良,则应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陈旧性外侧韧带断裂或反复扭伤致外侧韧带过度松弛造成关节不稳者,可考虑用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韧带。

关节扭伤后应及时处理,原则是制动和消肿散瘀,使损伤的组织得到良好的修复。关节积血较多者,应在无菌技术下及时抽出,以免后遗关节内粘连。

韧带断裂或撕脱骨折而影响关节稳定者,需行手术复位修补,以免引起反复扭伤,关节软骨损伤和创伤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