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老鼠 家长、老师和同学眼中的蒋多多

2017-12-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离家十几天,她给家里打过两次电话.第一次实在想家就忍不住拨通了家里电话,是妈妈接的.听得出妈妈很焦急,很为自己担心,高考的事儿没敢给妈妈提."说出来,他们肯定接受不了."蒋多多说到此,哭了起来.第二次给家里联系那天她在叔叔家.还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说学校通知她去一趟,让签个名."当时妈妈在电话里安慰我说,如果考不好,再复习一年."去学校的路上,多多心里想肯定是学校知道了高考违纪的事."当时还以为是上面看到我写在试卷上的建议后比较重视,找我谈话呢."

离家十几天,她给家里打过两次电话。第一次实在想家就忍不住拨通了家里电话,是妈妈接的。听得出妈妈很焦急,很为自己担心,高考的事儿没敢给妈妈提。“说出来,他们肯定接受不了。”蒋多多说到此,哭了起来。

第二次给家里联系那天她在叔叔家。还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说学校通知她去一趟,让签个名。“当时妈妈在电话里安慰我说,如果考不好,再复习一年。”

去学校的路上,多多心里想肯定是学校知道了高考违纪的事。“当时还以为是上面看到我写在试卷上的建议后比较重视,找我谈话呢。”到了学校,才知道“老班”(班主任)是让她在“考生参加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书上签字”。班主任告诉她,因为用两色笔答题,她“文综”被判为零分了。

蒋多多说着,从书包里掏出那份《考生参加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书》:蒋多多,科目,文综,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

母亲:她很少和家人沟通

6月29日上午,记者陪蒋多多回家——南阳市卧龙区毛庄乡罗冢村。为了迎接女儿,母亲蒋树梅专门用小麦换了几个西瓜。坐在摆满西瓜的桌子旁,蒋树梅讲述了女儿的事。

蒋树梅流着眼泪说:“多多平时不爱说话,也很少与我和她爸沟通。上初中时,多多学习还不错,每次都是班级前几名,只是到高二时,成绩才落下来。每次回家她就一人躲在房间里,后来才知道,她在写小说。这么小的孩子,能写出什么样的小说?”蒋树梅说着擦拭一下脸上的泪水。

为打破沉闷局面,记者提出看看多多的手稿,母亲便忙擦拭眼泪,喊多多去拿。在一个抽屉里,保存着她的“作品”,拿出来摆满整整一桌。

多多在一旁介绍:“这是我高二创作的《天凉好个秋》上半部,已成稿30万字,还有《魂断北京城》、《睡美人复仇记》、《网中人》、《闪亮丑小鸭》等作品,共计100多万字……”

说到多多的下一步,蒋树梅说:“多多只要好好学习,我想让她复读一年,哪怕借钱、贷款我也愿意。农村的孩子没有出路,做家长的唯一希望就是孩子考上理想大学……”

班主任:她很自闭

记者与蒋多多的班主任宋老师取得联系。宋说多多是个“怪”学生,上高三时成绩中等,快毕业时已是后十几名学生了。

“上课总是心不在焉,成天不学习,就爱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班上七八十个人,我根本顾不上管她。”在宋老师印象中,多多总是独来独往,不爱与别的同学往来,也不知道她和谁一个宿舍,与哪个同学关系好,很自闭。“各科老师都不喜欢她,同学们也不爱理她。”

“就是这个大家很少去注意的‘怪’女孩,却在高考试卷上抨击当前教育制度。”宋老师说,6月22日,学校领导说有个学生高考违纪了,用两色笔答题,让几个老师去复查卷子,他才知道,蒋多多除了把客观题“应付”过去之外,四科考卷的主观题部分,全部用来写自己对高考弊端和当前教育制度的指责了。

“她所写的高考制度弊端纯属无稽之谈,国家高考这么多年了,各项教育制度一直在不断完善,中国大型的选拔人才肯定需要这种考试,高考还是利远远大于弊端的。”他对蒋多多的做法不理解,认为多多思想和心理一直都不健康。

同学:她有点儿怪

“同学知道你在考试中的行为吗?”

“就我同学徐玉印、杨一鸣知道,我在6月17日告诉了他们。”蒋多多说。

记者与蒋多多的同学徐玉印取得联系。她说:“真不敢相信,她有如此想法,平时多多学习也不多好,每天闷闷不乐,就喜欢写东西,老师和同学也很少与她沟通,真没想到她有这种怪想法。当时我和杨一鸣知道后认为她很傻,而且越来越觉得她好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