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怎么治疗 日常饮食多留心

2019-04-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当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即为高血糖.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中的一高.另外"两高"分别是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空腹血糖正常值在6.1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在7.8mmol/L以下,如果高于这一范围,称为高血糖. 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这两大调节系统确保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平衡,使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在遗传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与环境因素(如不合理的膳食.肥胖等)的共同作用下,两大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血糖水平的升高. 病因

当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即为高血糖。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中的一高。另外“两高”分别是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空腹血糖正常值在6.1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在7.8mmol/L以下,如果高于这一范围,称为高血糖。

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这两大调节系统确保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平衡,使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在遗传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与环境因素(如不合理的膳食、肥胖等)的共同作用下,两大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血糖水平的升高。

病因:

目前认为高血糖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种机制有关:

1.胰腺β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过多。

2.外周组织包括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存在胰岛素抵抗。

3.肠道吸收、肠道菌群和肠道影响血糖控制激素,导致其异常。

4.肾脏过度地回吸收糖。

5.神经系统对糖代谢的调节异常。

治疗:

首先要去除血糖升高的诱因,如感染等诱发血糖升高的原因。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治疗应该遵循“五驾马车”综合治疗的原则,包括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糖尿病知识的学习、对血糖和病情的监测以及药物的治疗。同时高血糖的患者还经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等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饮食方面注意事项:

1.主食一般以米,面为主,但是,我们比较喜欢粗杂粮,如燕麦,麦片,玉米面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有较多的无机盐,维生素,又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减低血糖作用,对控制血糖有利.

2.血糖高患者的蛋白质来源,大豆及其豆制品为好,一方面,其所含蛋白质量多质好;另一方面,其不含胆固醇,具有降脂作用,故可代替部分动物性食品,如肉类等.

3.在控制热量期间,仍感饥饿时,可食用含糖少的蔬菜,用水煮后加一些佐料拌着吃.由于蔬菜所含膳食纤维多,水分多,供热能低,具有饱腹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食物.

4.禁用食物有: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点,果酱,蜜饯,冰激凌,甜饮料等.另外,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土豆,山药,芋艿,藕,蒜苗,胡萝卜等少用或食用后减少相应的主食量.

5.富含饱和脂肪酸的猪油,牛油,洋油,奶油,黄油等少用,最好不用.可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动物油,花生,核桃,芝麻,瓜子中含脂肪也相当多,尽量不吃或少吃或减少油类摄入.

6.蛋黄和动物内脏如肝,脑,腰等含胆固醇相当高,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7.水果中含葡萄糖,果糖,能使血糖升高,故在血,尿糖控制相对稳定时,空腹血糖<7.8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时,可在两餐或临睡前食用,但也要减少相应主食.

8.酒类,主要含酒精,产热高,而其他营养素含量很少,故不饮为宜.

9.血糖高患者的饮食除控制总热卡外,还应做到食品多样化,但因为限制糖,盐,使菜肴味道较单一.针对这一点,市场上生产了多种甜味剂如甜味菊,甜味糖,其不产热,不含任何营养素,近两年有一种甜味剂为蛋白糖,其有氨基酸组成,也不产热,无任何副作用,是目前较理想的甜味剂,如纽特糖,元真糖.

10.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的患者,同样需要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饮食控制,对肥胖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除了较严格的饮食控制外,忌食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严格控制动物油如黄油,猪油,牛油等,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不利.

11.对于合并肾脏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除控制总热量外,应根据病情注意少盐,无盐或少钠及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供应不宜过高,并且忌食豆制品,对于尿毒症应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每天在30克左右,主食以麦淀粉代替米,面,蛋白质供给首选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等.

几个健康的建议和原则:

原则一:饮食控制

少食淀粉质植物,如米,面,马铃薯,芋头等,这些食物的淀粉量一般较高,若需自己计算可找相关专业医生.

意见建议:

原则二:适量运动

血糖异常,多与肥胖,高脂血有关,也与运动太少有关.一般中老年人应该有轻中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打球等运动,以微疲劳为度,一周三四次,每次1-2小时为宜,心脏病,高血压病人则须在医生知道下选择和进行运动.

原则三:健康教育

血糖偏高者需要终身治疗,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治疗,日常还要讲究饮食习惯,若无相关知识无法与医生很好地配合治疗,如吃药要了解药性,多接受此方面的健康教育,至少能与医生一起帮助控制因高血糖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原则四:用药控制

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这也与健康教育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