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论场】追星要有度 为粉要有方

2018-1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乐华七子"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付费自拍照,这次的付费看照片事件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有人炮轰粉丝不理智,有人批评偶像没内涵.在这里要解释一点,并非60块钱只能看

“乐华七子”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付费自拍照,这次的付费看照片事件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有人炮轰粉丝不理智,有人批评偶像没内涵。在这里要解释一点,并非60块钱只能看这两张照片,而是微博最近推出了会员服务业务,60元实际上是半年的会员费,看照片则是会员特权的其中之一。于是,有人说,“花钱看颜”并非明星的狂,也非粉丝的蠢,而是娱乐产业的一种新形态。

粉丝付费与偶像近距离接触、获得偶像的专辑作品等行为无可厚非,但凡事有度,倘若将偶像明星的光环无限放大,以至于连发一张照片都当作商品售卖,匆忙变现,这样的方式未免有些太过于高看自己的明星光环。

对于选秀明星而言,“光速上升、声速下降”的窘境普遍存在,对于并没有成熟作品的选秀新人而言,保持热度圈住粉丝也要审慎度之,“花钱看颜”只会过度消耗明星一时爆发的偶像力,削弱大众对其作品的期待度,毕竟美颜不算佳作。

偶像的影响力,可以挡住一个人的开阔视野使其失去自我,也可以为其打开一扇大门去认识世界,偶像的道德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便尤为重要。

粉丝群体普遍低龄化,长期沉迷容易落入消费的圈套,在自我循环、自我强化中,很难建立完善的知识和价值体系,很难理性消费。面对粉丝的盲目追捧,偶像更应该善待自己被观众接纳的认同与肯定,正面利用自己被粉丝赋予的号召力与感染力。

理性追星也是粉丝应该具备的基本修养,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丧失自己的理智,不然只会适得其反,过分的热爱就像一团熊熊烈火,灼人伤己。

健康发展的娱乐产业应该标杆成熟的操作流程和创作规律,偶像也好,粉丝也罢,都是这条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平台、资本、制作、经纪、营销也都缺一不可,都要遵守基本底线,担当社会责任。如果所有环节都只重美颜不重作品,单靠明星的个人魅力博人气,当偶像被过度消费,只会加速其人气的衰竭,提前被新人取代。

偶像所点燃的激情,不能只局限在粉丝盲目的尖叫和付费的热情中,更要通过以身作则、洁身自好释放更多正能量,这或许才是偶像与粉丝共生共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