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江南学校教师陈丽丽

2018-1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特别重要的导入特别用心的老师 --记"镇江好课堂"一等奖得主江南学校历史教师陈丽丽 导入,于课堂教学而言,是术语,专指那刚开始的几分钟,甚至1分钟,任课老师用简

特别重要的导入特别用心的老师

——记“镇江好课堂”一等奖得主江南学校历史教师陈丽丽

导入,于课堂教学而言,是术语,专指那刚开始的几分钟,甚至1分钟,任课老师用简洁的语言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过程。这短短几分钟,于江南学校历史老师陈丽丽而言,却是特别重要,需要特别重视。所以,接受采访,回忆参赛情况,陈老师几乎用了一半以上的时间,讲述她在课堂导入环节上的准备、设计、调整以及实现……

好吧,就让我们从导入开始,走近陈丽丽老师。

精彩的导入

精彩的课堂开始了

这是2014年“镇江好课堂”教育教学展评活动初中历史总决赛时的场景:在镇江新区伯先中学,陌生的老师和学生第一次相遇,后面坐着的评委老师们让大家意识到这是在比赛,亦让大家禁不住有些紧张。

利用上课前的最后一点准备时间,陈丽丽播放起了她任教的江南学校的图片,并配上优美的轻音乐。不低头了,不看书了,学生们一下子从原来的陌生、紧张,转为好奇和放松。他们认真看着图片,不断发出称赞声“好漂亮的学校”。

上课铃响起,陈丽丽发问:“老师工作的学校漂亮吗?”“漂亮!”学生异口同声。然后她说,“你们的学校也很漂亮,如果说江南学校是一座梦幻般的城堡,那同学们的学校就是一座大气磅礴的宫殿。”学生们会心地笑了。氛围轻松起来,学生们也一下子对这位老师产生了兴趣。

“这所学校我来第二次了,但是它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陈丽丽接着说。同学们也都知道:学校正式更名为伯先中学。于是,从校名是为了纪念先烈赵伯先开始,引出孙中山,引出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引出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引出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战胜利。

胜利之后,关乎中国命运的大事,就是国共谈判,就是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这也是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只用了两三分钟,有老师讲,有老师问,有学生想,有学生答。师生的互动更加热烈了,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了,而学生们,一下子对这节历史课产生了兴趣。

于是,忘记了比赛也不再是比赛,就是一位老师与一个班的学生们在一起,上一节历史课,体会一段历史的精彩……

而这样的一个教学导入,是陈丽丽琢磨、烦心了几天,灵感于一个清晨的六点突然从脑海中冒出来,随即与同为中学历史教师的丈夫讨论,然后完善补充形成的。

而这样精心的导入准备,陈丽丽不只是赛课时才有,日常教学中,她亦经常琢磨。

导入是互动

用感性的老师之心交流

学校图片的展示,是一节赛课的导入,重点是互动,是师生之间开始了解,是上课兴趣逐步激发。

陈丽丽说,上课前,我一直烦的就是这个导入,因为学生不是我教的学生,我对他们不了解,不知道他们班上的任何情况。导入,就是一个师生了解的相互过程。导入成功了,基本上,学生跟老师互动的那种氛围的基础就奠定下来了,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这节赛课,在陌生的学校,迅速了解学生,快速激发他们上课的兴趣,陈丽丽成功了。而谈起她所执教的江南学校的学生们,陈丽丽则是如数家珍:三班同学善提问,四班孩子很纯朴,七班八班情商高……了解学生,是因为陈丽丽希望,她上的每一节课,都能有些不一样。她说,每个班的学生都不一样,课堂兴趣不一样,教学配合也不一样,自己的教学技巧、教学观念也会随着教龄持续改进,而这就是她对课件再修改、思路再重组的依据。

在记者的印象中,历史,于学生而言,就是考试时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很多老师上课也是照本宣科。但总想让课上得不一样的陈丽丽觉得,那样的课,上到最后真没味儿,学生肯定也没兴趣。“课上得没味、没趣,该讲的没讲出来,学生也不兴奋,我就会很不高兴。

我上课的时候,想看到的是学生齐刷刷的眼睛看着老师,提问的时候,他们齐刷刷的讨论、思考,或者更好的,他能够有问题。但如果,一堂课下来,全都是你自己在讲,或者学生都不想听,头都低着的话,那样好失败。我觉得这样的刺激,会让我自己改,慢慢改。这样改后,每堂课上下来,都蛮高兴,蛮舒服的,我就有点满足了。”

或许,这就是陈丽丽简简单单的一颗老师之心。

导入是视野

以理性的历史之心引领

以赵伯先为开始,拉出一条历史的线索,这是一节赛课的导入,重点是视野,确定了全课的基调,是将学生已学的、将学的知识点,连成线,连成面,化为精彩的历史情境。

在导入中拉出这么长的一条线。陈丽丽说,也没准备全部都来讲、都用上,我是给段材料,或者说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去回顾,因为之前的历史他们都学过了。如果不提这个问题,初中的学生根本无从想起,也就不知道和没法理解为什么毛泽东重庆之行会如此危险。学生自己回顾,老师再补充一些,就能把书上的一个知识点,还原成一段活生生的历史。

现在的历史课本,在编排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结果就是一些孤立的历史片断的呈现,就是一些枯燥的知识点的累积。但陈丽丽始终记得一句话:历史课可以像历史一样精彩。所以,陈丽丽说,我要做的工作,就是找材料,把这些点,连成面。

我要追寻的,就是把课本上的一个个知识点,一个个学生用来考试、考完就可能扔掉的东西,还原成一个个故事,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历史,让学生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理解历史人物的选择,从而能够形成他们正确的评价方式,用历史上的人物或者事件,去感染学生,让他去形成一个对现在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而这,或许就是陈丽丽基于专业的一颗历史之心。

以这样一颗历史之心,陈丽丽的历史课,形成了属于她的特点:备课,总是准备得极充分,收集了很多的资料,不是凭空说话,是用真实的材料展示一段真实的历史,而且传达出一种历史人文学科的理念,给学生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所以,陈丽丽常说,历史课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再现,我们应该牢记这样的话“我看见了过去,我看见了未来”。

或许,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老师之心、历史之心,1984年出生的陈丽丽,2007年进入江南学校工作后,成为该校专业成长最快的青年教师之一。2010年即获得镇江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初中历史组一等奖。而去年,她不仅再获此项荣誉,而且代表镇江市获得省赛初中历史组一等奖,在“镇江好课堂”教育教学展评活动中,她亦同样获得初中历史总决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