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希拉里讨厌中国 为什么希拉里对中国这么强硬?

2018-03-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可以扯得很大很远,远到中美两国近代交往史的发端,大到当代全球政经格局的变动重组.但我想完全没有必要那么哆嗦.所以回答就仅主要集中在对希拉里个人政见表现的具体分析上了. 当然,在此之前,必须先指出,中美关系近年的紧张-松驰周期加快,而紧张阶段相对延长,程度也有所上升,关键因素自然是因为中美综合国力的差距,在以不久前绝大多数人都难以想象的速度迅速缩小.事实上除去核打击能力之外,这种差距已比苏联最鼎盛时期的美苏差距更小了.作为当今国际秩序的实际主导者,美国对中国戒心不大幅上升是不可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可以扯得很大很远,远到中美两国近代交往史的发端,大到当代全球政经格局的变动重组。但我想完全没有必要那么哆嗦。所以回答就仅主要集中在对希拉里个人政见表现的具体分析上了。 当然,在此之前,必须先指出,中美关系近年的紧张-松驰周期加快,而紧张阶段相对延长,程度也有所上升,关键因素自然是因为中美综合国力的差距,在以不久前绝大多数人都难以想象的速度迅速缩小。

事实上除去核打击能力之外,这种差距已比苏联最鼎盛时期的美苏差距更小了。

作为当今国际秩序的实际主导者,美国对中国戒心不大幅上升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从而,包括希拉里在内的大多数美国政客,在现阶段内也不可能不对中国越来越有强硬的一面。

但回到希拉里个人,她的态度还是有更多的具体原因的: 首先,根据美国的政治传统,大多数有意却还没有登上最高宝座(这一般自然是指总统职位)的政客,通常在对外政策上总是会比现任者态度更加强硬,如果他(她)属于现任者的在野反对党,或是党内反对派系的话,那就更加常见了。

理由其实很简单,真正的现实主义政治神剧《是大臣》曾经直白的解释过:“民众们喜欢看到政客们对外国强硬”,而当他(她)们作为反对党(反对派),不但不用对强硬政策可能引发的危机、冲突等负面后果实际负责,还能给现任者添麻烦时,就更有表现强硬的动力了。

而众所周知,希拉里和现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同属民主党,但二人自08年党内初选后就结怨极深,一直面和心不和至今,美国国内政治评论分析大多认为,奥巴马任命希拉里为自己的国务卿,是为了用“忠诚义务”限制希拉里给自己捣乱的能力。

而对于希拉里来说,为了维持政治能量,等待卷土重来的机会,当一个温和的国务聊是不可想象的,功业和威望伟大如马歇尔将军都不能,何况是她。

所以把美国对外政策导向强硬方向,就是她必然的选择。而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有潜力全面抗衡美国的大国,不被希拉里特意针对表现,自然是根本不可能的。

其次,希拉里本身的政见观,多年来也已经相当充分的展露了。 自从在克林顿第一任期时主导医保改革,却遭到政治惨败之后,她的政见就开始急剧右倾,到获选联邦参议员取得独立政治立足点后,以美国的政治光谱来说,希拉里其实在公开的政见上,与其说是自由派民主党人(克林顿执政时期一般被认为主要倾向于民主党自由派),不如说是与共和党更有共同语言。

尤其是在国家安全和外交领域,希拉里的投票记录完全符合典型共和党传统右翼的形象。

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她对伊拉克战争的支持,在08年党内初选时,奥巴马就抓住这一点把当时似乎不可一世的希拉里打得狼狈不堪。 但她的政治形象已经基本定形了,事后的调查表明,希拉里当时改口说自己支持伊拉克战争,是因为被小布什政府的错误信息所误导,这一策略不但没有赢得多数选民的理解和原谅,反而引发更多人认为她是政治投机分子,增加了对她的厌恶感,是她败选的极重要原因之一。

拥有美国当今最顶尖的幕僚竞选团队之一的希拉里,当然不可能再犯重样的错误。

很显然,在接受国务卿职务之后至今,希拉里就一直在竭力重新打造一个坚定的、不再动摇自己原则的政治家的形象,为保持这个形象,她就必须对外保持一种一贯性的强硬态度,中国还是她这种表现中的一环而已。

再次,比较简略的说——因为在如今这已经不太政治正确了——从二战后女性开始踏入政治最高层,就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如果不想只当政治上的花瓶,女性政治家往往需要比男性同事们表现的更加强硬,特别是在安全和外交事务上。

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即使不公开说,大多数人还是会担心女性担任最高行政官员时,是否能够在危机时刻强有力的领导国家。所以女性政治家平时表现强硬,对打消选民的这层顾虑很有好处。

至于希拉里对华态度背后,个人遭遇应该是无关的。在08年败选之前,她是一生顺风顺水几乎到了极至,克林顿没管住拉链的对象也不是华裔嘛。 利益集团的影响当然是有的,但说实话,我不认为当今中文网络上,有人或团队能对希拉里的主要金主和助选网络有详细到足以剖析它们各自及综合后对华政策主张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