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池音乐 三十年磨一板寸老手艺 刘清池:毫发间见真章

2018-01-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图为刘清池正指导徒弟们理板寸.本报记者 邓伟摄没有动感的音乐,没有暖香的气味,也没有殷勤的寒暄和热情的推销,在地安门东大街,一家名叫金板寸的理发店和市面上绝大多数理发店都不一样:在这儿没有焗油烫头,剃头师傅只理板寸这一种发型."只用一把推子一把梳子,我们耍的是老北京的剃头老手艺!"这家店的经理刘清池干了三十多年的剃头匠,每一根头发丝儿的起伏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板寸不简单,说道多着呢"在屋里踱着步,刘清池的耳朵是竖着的,他在听徒弟们给顾客理发的声音."听这'

图为刘清池正指导徒弟们理板寸。本报记者 邓伟摄

没有动感的音乐,没有暖香的气味,也没有殷勤的寒暄和热情的推销,在地安门东大街,一家名叫金板寸的理发店和市面上绝大多数理发店都不一样:在这儿没有焗油烫头,剃头师傅只理板寸这一种发型。

“只用一把推子一把梳子,我们耍的是老北京的剃头老手艺!”这家店的经理刘清池干了三十多年的剃头匠,每一根头发丝儿的起伏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板寸不简单,说道多着呢”

在屋里踱着步,刘清池的耳朵是竖着的,他在听徒弟们给顾客理发的声音。“听这‘噌噌’声,就跟割麦子似的,多好听呐!”他抿了口茶,露出满意的笑容,“这节奏和力度,一听声儿就知道梳子平、推子稳!”

打小生活在地安门,刘清池是个地道的老北京,从爷爷辈开始,刘家就在地安门这一带给人理发了。在当时,地安门的街头巷角有很多家剃头摊子,不用吆喝,“嗡”的唤头(剃头匠用于招引顾客的一种响器)声一响,那就是剃头匠来了。

15岁那年,刘清池第一次拿起推子。

为了能拿稳,他三伏天手臂上吊块砖头,一站就是大半天,虽然大汗淋漓,但是握在手里的推子不滑也不抖。

为了学手艺,他去剃头师傅的摊子串门,学会了传统剃头“十六技”的招式,掏耳、刮脸等老北京剃头匠的手艺也熟稔于心。

三十年前,刘清池在地安门开了“金板寸”,为了雕琢技艺,他还跑到别家店里理板寸,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镜子,把理发师傅每一个动作都牢牢地记在心底。回到店里,刘清池经常苦思冥想,什么样的人理什么样的“板寸”好看?多少夜晚,他愣着发呆,脑海里浮现出各种发型,“就像看幻灯片。”

经过多年钻研,他成了业内公认的“板寸王”,慕名而来的客人认准了他的手艺,宁愿等上一两个小时也要让刘清池设计个符合自己的板寸。“我就是喜欢板寸。”刘清池说,板寸是最诚实的发型,少推一个包,多推一个坑,没法藏拙,讲究的是毫厘之间的功夫,靠这“一招鲜”就能打天下,别家店想模仿也学不来。

“板寸不简单,不只是把头发剪短,说道多着呢!”刘清池说,“脸型或者棱角分明或者比较圆,这寸头也得处理成直角或者弧形,头发和脸型要对称。”店里摆着很多老顾客的照片,陈凯歌、陈宝国、杨利伟、林永健等名人都顶着刘清池设计的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