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瑾针刀 张瑾 针刀松解治腰椎间盘突出 【腰突症】

2017-07-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腰痛及下肢放射痛,部分合并神经功能损害.张瑾对腰腿痛患者,施行针刀松解为主,辅以局部封闭.手法复位及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张瑾认为人体20岁以后,椎间盘自然开始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软骨板变薄变脆,纤维环局限裂隙,是内源性发病因素.在人们生活和劳动中,腰部姿势不正,脊柱生物力学改变而产生伤力,使腰椎旁肌肉功能失调,是外源性发病因素.当椎间盘退变到一定程度和伤力达到一定限度时,髓核便会由纤维环薄弱或破裂处突出,刺激神经根而引起化学性神经根炎,患者出现放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腰痛及下肢放射痛,部分合并神经功能损害。张瑾对腰腿痛患者,施行针刀松解为主,辅以局部封闭、手法复位及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张瑾认为人体20岁以后,椎间盘自然开始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软骨板变薄变脆,纤维环局限裂隙,是内源性发病因素。在人们生活和劳动中,腰部姿势不正,脊柱生物力学改变而产生伤力,使腰椎旁肌肉功能失调,是外源性发病因素。当椎间盘退变到一定程度和伤力达到一定限度时,髓核便会由纤维环薄弱或破裂处突出,刺激神经根而引起化学性神经根炎,患者出现放射性下肢痛及神经损害。

张瑾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后的进一步病理变化是:椎间隙变窄,腰椎小关节失稳,处于半脱位状态,椎体在髓核上的运动轴偏移,小关节产生不规则撞击,从而产生创伤性滑膜炎、关节软骨变性、关节面不平整、关节囊撕裂、疤痕形成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而形成腰椎小关节紊乱症。

由于关节滑膜有极为密集的神经末梢,任何挤压因素或炎症均可产生严重疼痛,临床上可见腰痛。此外,半脱位的小关节可以随着脊柱活动而发生前后过度活动,使神经根受到机械性刺激而加重其炎症和水肿。随着腰椎退行性变化的进一步发展,可产生椎体边缘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和椎间小关节代偿性肥大、内聚,从而造成椎管及椎间孔狭窄,加重神经根的卡压。

张瑾认为针刀疗法正是针对了腰椎旁肌肉功能失调这一重要的发病因素和腰椎小关节紊乱这一更重要的病理变化,松解椎旁

紧张的肌肉、韧带,切开肥厚和粘连的关节囊,并在椎间孔周围松解,改变神经根与其周围组织的位置,从调整外部肌肉、关节的平衡来逐步达到改善椎间盘内部的平衡,促进椎间盘的还纳,减轻神经根的卡压。

治疗中,张瑾还体会到,准确、到位的臀部痛点的松解,能有效地改善下肢的痛、麻症状。这是因为臀部的臀中肌、臀小肌及阔筋膜张肌受臀上神经的支配,下腰椎的病变,必然累及该神经而引起臀部肌肉的挛缩、粘连。大部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均有明显的压痛,而以臀中肌最多见。

如果挤压毗邻的梨状肌,压迫神经,会加重下肢沿坐骨神经干的牵涉性疼痛;压迫血管,则会加重下肢的麻木,所以松解臀部压痛点,对于减轻坐骨神经干及血管的卡压很有益处。

张瑾认为针刀术后,施以连续提腿复位法,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前的剪力,强迫椎间盘向前还纳。而手法后的腰围固定、卧硬板床、功能锻炼,更能避兔迫使椎间盘后突的伤力。以曲安缩松为主的局部封闭,能迅速抑制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改善微循环,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

张瑾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旁肌肉功能失调及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化的基础上发生的,病理变化首先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神经根受累,进而出现腰椎小关节紊乱,神经根进一步卡压。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不能只一味强调椎间盘的还纳,更要注重椎旁肌肉功能的调整及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矫正。

(1)针刀松解:在患椎棘间、横突、关节突及臀部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根据患者的体质及耐受程度,一次选点5~7个,以针刀松解。棘突最高点旁开1.5cm为关节突进针点,以切开关节囊为主,然后稍上提针刀松解骰棘肌;旁开4cm为横突进针点,先在横突尖端铲剥,再在横突下缘松解横突间肌,然后将刀刃紧贴横突背面向内侧铲切,缓慢推进至横突根部与关节突交界处,摸索松解椎间孔周边组织。

(2)局部封闭:用利多卡因、曲安缩松、维生素B↓(12)、生理盐水混合液局封各治疗点,如果患者情绪紧张,体质弱,耐受力差,局封可在治疗前。

(3)手法复位:朱氏连续提腿复位法及下肢被动抬举,手法后以腰围固定腰部,并嘱仰卧硬板床。

(4)功能锻炼:嘱患者术后第3天在床上做飞燕式练功及下肢抬举锻炼。治疗每周1次,最多不超过5次。

【病案举例】

王某某,男,42岁,农民。因腰腿痛10年,进行性加重伴下肢麻木10天,于1996年4月1日被家人抬送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