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来袭的六个征兆信号

2019-01-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登革热的潜伏期在2-15日之间,平均6天左右,许多患者感染了登革热病毒没有注意,等到发病时不容易判断病情.我们要熟知登革热的临床症状,在发病

登革热的潜伏期在2-15日之间,平均6天左右,许多患者感染了登革热病毒没有注意,等到发病时不容易判断病情。我们要熟知登革热的临床症状,在发病的时候可以初步判断,争取治疗时间。

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 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

一般发生于病程第2~5日,持续12~24小时,患者烦躁不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皮肤出现花纹,体温下降,呼吸快而不规则,脉搏微弱,脉压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病程中还可出现脑水肿,偶有昏迷。若不及时抢救,4~10小时死亡。

可有肝肿大。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重型登革热于病程第3~5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这些临床症状是登革热的典型表现,当夏秋季节被蚊子咬了出现此症状,一定要就医检查,以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