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血常规化验单? 三大方法更好地帮助你

2019-06-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很多家长在带孩子看病时,医生一般都会让孩子查一下血常规.面对血常规化验单上的一堆数据,您应该看出些什么呢? 为此,记者采访了市儿童医院药学专家张伟,请他为大家讲解其中的奥秘. 张伟说,血常规能反映孩子的机体状态. 当孩子出现感冒.发热.没有精神.咳嗽等状况时,血常规可以看出身体是否遭遇了感染,还能初步判断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还是细菌引起的. 血常规能反映出机体的造血状态,看出孩子的营养状况,还能体现出其他疾病,如是否存在贫血或凝血功能问题等. 血常规中有各种细胞值,这些细胞值说明了什么呢? 白细胞

很多家长在带孩子看病时,医生一般都会让孩子查一下血常规。面对血常规化验单上的一堆数据,您应该看出些什么呢?

为此,记者采访了市儿童医院药学专家张伟,请他为大家讲解其中的奥秘。

张伟说,血常规能反映孩子的机体状态。

当孩子出现感冒、发热、没有精神、咳嗽等状况时,血常规可以看出身体是否遭遇了感染,还能初步判断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还是细菌引起的。

血常规能反映出机体的造血状态,看出孩子的营养状况,还能体现出其他疾病,如是否存在贫血或凝血功能问题等。

血常规中有各种细胞值,这些细胞值说明了什么呢?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可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感染。

1.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而且中性粒细胞也高于正常,说明孩子患上的是细菌感染。

2.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而淋巴细胞升高,说明孩子患上的是病毒感染。

3.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而且单核细胞数量也增多,说明孩子是受到病毒感染。

4.嗜酸性粒细胞过多可能患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寄生虫病等。

5.嗜碱性粒细胞过多可能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疾病。

6.血红蛋白减少,说明孩子可能患有贫血,而血小板减少,说明孩子可能患有血小板减少症。

血常规化验包括很多项目,但主要有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等3项。看血常规化验单,重点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 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参与氧气运输的一种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为(120~160) g/L,女性为(110~150) g/L。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称之为贫血,可见于多种疾病:

①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

②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③各种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红细胞丢失过多如严重外伤失血、溃疡病出血、月经过多、痔疮或肛裂出血。

④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各种溶血性贫血。

⑤恶性肿瘤细胞侵犯骨髓,如各种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血红蛋白增高常见于: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呕吐、腹泻等严重脱水,严重烧伤,大量长期吸烟,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某些肾脏疾病,高山地区的居民等。

如发现血红蛋白结果异常,应注意查看是否同时伴有白细胞数、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数目异常,必要时应做骨髓穿刺检查,因为这些数据对于进一步明确贫血的病因非常重要。同时应听从血液科医师的指导,不可自作主张乱服药,以免延误诊治。

二、 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

血液中的白细胞俗称“白血球”,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化验单中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分类是指计算上述各类白细胞的百分比。在不同的疾病状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变化。医生会根据白细胞的数量及百分比的变化来判断病因。正常成人WBC总数为(4.0~10)×109/L;分类百分比:中性粒细胞(Gran)占50%~70%,淋巴细胞(Lym)占20%~40%,单核细胞(Mono)占3%~8%,嗜酸性粒细胞0.5%~05%,嗜碱性粒细胞0~1%。

白细胞减少常见于:

①病毒性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感冒等。

②某些细菌、原虫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疟疾、黑热病,以及严重感染如粟粒性结核、严重败血症等。

③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④某些药物及化学试剂及放射线影响,如磺胺药、氯霉素、抗肿瘤药、化妆品、不合格装修材料等。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

①全身或局部感染,如大叶性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丹毒、急性阑尾炎、白喉等。

②明显的白细胞升高应警惕白血病的可能。

③某些肿瘤可致白细胞升高。

④外伤或组织坏死,如大面积烧伤等。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结核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急性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淋巴细胞比例会相对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剥脱性皮炎、肠道寄生虫病等;某些白血病也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应提醒注意,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是动态变化的,有些生理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过性波动,如餐后、剧烈运动等,另外也可能出现仪器测量误差。因此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时不必过于惊慌,至少要复查一次,尽早到血液科就诊。

三、 血小板计数(PLT)

PLT的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9/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止血与凝血。血小板数量过高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过低则容易发生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

血小板升高常见于血液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某些感染、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脾切除后、运动后等也可有血小板增高。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某些药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很常用的检验方法,报告单中的项目比较多,所以在看报告单时,不可孤立地看某一项,必须把各项化验结果综合分析,医生也会根据你的临床症状以及体格检查的情况做进一步的诊疗处理。

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分类就可以了,实际情况还得以医生具体诊断为准。

张伟提醒家长,在给孩子采血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发热24小时后得到的数值才有价值。

当孩子出现发热时,家长都会马上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化验。其实,刚发病时的化验结果难以作为参考标准。因为,发热一段时间后白细胞才会出现增高,最好在发热24小时后进行化验,所得的数值比较有参考价值。

2.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

对于孩子来说,采血并非易事,家长应让孩子在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最好处于静止状态。同时,为了保证末梢的血液循环比较通畅,在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