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热不怕冷的人是体质好吗? 盘点3大调养方法
怕热不怕冷人的体质是阳性体质,由于阳气过剩就能够抵抗寒冷。而相对的就会怕热。这种体质的人最好是少吃牛羊肉等热性食物。
阴阳两虚属于中医辨证的名词,意思是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桂附地黄丸成分为: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咳喘。本品所治病证为肾阳虚证,是由于肾中阳气不足所致,故治疗上以温补肾阳为主。全方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滋补肝肾之阴,又配以肉桂、附子温补肾中阳气,以达到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目的。诸药配合,既补肾阴,又补肾阳,阴阳互生,阴中求阳,正如张景岳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对于肾阳亏虚所致之疾患极为适宜。
症状
阳性体质者多体形瘦小,而瘦人多火,四肢温热,经常会感到手心脚心发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熬。其面色多略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性格外向,喜动,易急躁,自制力较差;其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健旺,性欲较强。
阳质的人对风、暑、热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并化燥、伤阴。皮肤易生疖疮。内伤为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容易发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以及出血等病症。
此类体质的人阳气偏亢,多动少静,有耗阴之热。兼之操劳过度,思虑不节,纵欲失精,则必将加速阴伤,而发展演化为临床常见的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
保养方法
阳性体质者多活跃好动,性情急躁,调养时应以静阳为主。平时外出注意防热避暑,不宜做剧烈运动,适合细、匀、长等慢型运动。阳性体质者多阴虚,因此要注意保阴潜阳,多吃一些凉性偏阴的食物。
精神调养
阳性体质的精神调养应以静阳为主,因为阳性体质者多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因此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尽量少与人争,以减少使自己情绪激烈的机会,同时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
阳性体质者的环境调摄
阳性体质者多体形瘦小,而瘦人多火,经常会感到手心脚心发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熬,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阳性体质者四肢温热,总比周围人穿得少,但不管怎样禁冻,肩、背、胸、腹这几个部位要保护好。
另外,因为精属阴,所以阳亢阴虚者要适当护阴,而性生活太过就会伤精损阴,所以要节制性生活。
形体运动
阳性体质者不要去做太剧烈的活动,要做静功,做慢运动,比如静坐。呼吸的时候要深、细、匀、长,动作要以慢为主。
饮食调养
阳性体质的人应保阴潜阳,应当少吃肥腻厚味、有燥烈偏性的东西,而应多吃一些偏阴偏凉性的食物。属寒性食物的有桑葚、马齿苋、蒲公英、苦菜、白菜、黄花菜、冬瓜、西瓜、苦瓜、紫菜、海带,等等。凉性食物中的玉米、梨、香蕉、白果、橄榄、菊花、丝瓜、黄瓜、萝卜、芋头、空心菜、豆腐、绿豆、木耳,等等。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阳性体质的人则应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