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文养生诗话 生老病死乃自然——李佩文诗话养生

2017-1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自然界生物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常言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告诫世人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凡事有必然,也有偶然,人不应该被偶然现象迷惑,也不对偶然结果报侥幸,更不被突然事件吓倒,应顺应自然.人生在世,进入老年,这是自然的事,也是必然的事.人生有其辉煌的时代,但也都要经历退休.丧偶.患病.死亡的过程,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规律,这个规律只能顺应,无法抗拒.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野外,一棵大树倒下了,却给众多的小树提供了土壤和阳光,终于形成了一片丛林.社会上,一位老人退休了,却给年轻人提供了发展

在自然界生物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常言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告诫世人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凡事有必然,也有偶然,人不应该被偶然现象迷惑,也不对偶然结果报侥幸,更不被突然事件吓倒,应顺应自然。人生在世,进入老年,这是自然的事,也是必然的事。人生有其辉煌的时代,但也都要经历退休、丧偶、患病、死亡的过程,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规律,这个规律只能顺应,无法抗拒。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在野外,一棵大树倒下了,却给众多的小树提供了土壤和阳光,终于形成了一片丛林。社会上,一位老人退休了,却给年轻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事业有了更快的发展。常言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也是这个哲理。任何生物也都要经历出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这一过程,人类也不例外,谁都有年幼、童年、青年、壮年、老年的阶段。

《内经》上有"生长壮老已"的描述,"已"则指死亡这一自然现象,不可避免。历史上企图求得长生不老的人都被后人耻笑。

如今医疗仪器设备日新月异,年迈之人多能查出多种疾病,例如城市人口死亡原因曾以慢性肺部疾病为主,后来脑血管疾病曾位居第一,心血管病也居高不下。1997年以来,恶性肿瘤曾位居城市人口死亡人数之首,达1.35‰。

一些肿瘤有上升趋势,以肺癌为例,其死亡人数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和现在分别为0.07‰、0.18‰和0.4‰,与30年前比增加了35倍,肺癌发病的可能每年增加26.

9%,2025年我国肺癌患者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据2004,10.11健康报)。如今肿瘤又成为高发病,艾滋病也在世界蔓延,随后还会有新的疾病发生,人类世世代代都是要在和疾病斗争中求生存,不会永久安宁。

夕阳无限好,不怕近黄昏

一位哲人曾说,人从一出生就意味着死亡,当然这是哲学术语。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人的衰老现象时从发育的顶点开始,人到老年才自觉力不从心,其实衰老现象早已开始积累。中医古籍《内经》称"男子三八……真牙生而长极",说明男子24岁为发育成熟。

《内经》又说"年四十……起居衰矣,年五十……耳目不聪矣","年六十……气大矣……涕泣惧出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诗道:"世界生老病相随,此事心中久自知。"可见古人早已熟知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

顺其自然,承认现实,心中神态是上策。有的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反差太大,无所适从,恋恋不舍自己的"辉煌",于是烦闷、急躁、抑郁而影响健康。有的人对自己和社会的"希望值"过高,往往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反倒增加了自己的悲哀,心情不悦因此而患病,这就是与自然规律反其道而行之的结果。

生物界有"适者生存"一说,用于社会学,也不能说没用。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诗云:畏老老转逼,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在健康长寿与民歌诗词》一书中,温长路教授解释说,越害怕衰老,衰老就越逼近你,越担心生病,病就越缠住你,正确认识疾病和衰老的规律,不害怕,不担忧,才是很好的药方。人生如梦,一晃就是百年,就是长寿,也不是生命无限,更达不到千岁万岁。

心理因素十分重要,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天意怜劲草","人间重晚情","晚霞无限好不怕近黄昏",尽情发挥余热,老有所为,才能充分体现人生的价值。生活充实了,精力旺盛,衰老也会缓减。应该不畏老,不忧病,承认现实,知足常乐,谁想得开,谁就不怕死,反倒活得久,活得好,活的有"质量"、"水平"。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