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不断,成功“破圈”《加油!向未来》这四大经验值得深思运用“科学+”思路,拓宽节目表现空间“融媒体”传播,放大节目影响力“IP化”产业链布局,开发节目衍生价值响应国家政策,进一步强化节目的社会使命

2018-12-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1月18日晚,第三季<加油!向未来>圆满收官.回望这一季节目,与前两季相比,社会影响力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体现出了更强的"热搜"气质,总计15次登陆微博热搜榜

11月18日晚,第三季《加油!向未来》圆满收官。回望这一季节目,与前两季相比,社会影响力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体现出了更强的“热搜”气质,总计15次登陆微博热搜榜单,与此同时,节目的同名小程序和舞台剧也获得了观众的追捧。作为一档看似“高冷”的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如何能成功“破圈”,传播得如此火热?在笔者看来,这源于本季节目从创作、到营销、产业链建构上的成功探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加油!向未来》节目海报

运用“科学+”思路,拓宽节目表现空间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科学类节目的创作要面临比其它类型节目更多的挑战,如何将艰深的科学原理,以深入浅出的,并且适合电视视觉化的方式呈现,需要制作团队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出色的创意能力。对于《加油!向未来》来说,经历了前两季节目,要挖掘出新颖的、对观众有吸引力的实验选题,对节目组来说更是个巨大的挑战。

值得赞赏的是,制作团队在内容创作上充分运用“科学+”的新思路,通过将科学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结合,涉及科学+生命、国防、艺术、体育、美食等诸多领域,从而使第三季的《加油!向未来》呈现出了新的面貌。正如节目的制片人、总导演贾闪闪所言:“这个‘科学+’的‘+’,其实就是科学应用于生活的现象,通过一连串生动而严谨的实验,让观众觉得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

特斯拉实验

在整季节目的33个实验项目中,有很多选题令人印象深刻,例如展现国之重器的实验,如国产大飞机C919的高难度全机静力试验、穿破十层钢板的穿甲弹实验、探寻海底世界的深海勇士号实验等,这些独家内容的呈现,充分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也燃起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节目组也巧妙地将社会热点与接地气的生活化选题相结合,例如夏季多暴雨,驾车不慎入水如何自救?“山竹”台风来袭,“定楼神针”阻尼器放在超高层建筑的什么位置,才能有效稳定楼体?《战狼2》里水下枪战的镜头,是真是假?这些实验都让观众联想起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从而能产生更强的代入感。

汽车水下自救实验

更有一些选题将人文关怀与科技的发展相结合,例如在最后一集总决赛中,请来了一位特殊“实验员”林安露,小时候的事故让她右手损伤,再也不能弹心爱的钢琴,而智能义肢的出现帮助她在半年之内,便重新能弹奏出美妙的钢琴曲,为了鼓励她勇敢追梦,节目组还特别邀请了国际钢琴大师郎朗,与安露在现场合奏了《乘着歌声的翅膀》,深深地打动了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

郎朗与义肢女孩安露四手联弹

为了带给观众震撼的视觉效果和层层递进的叙事,节目组也下足了功夫,例如节目通过超高速摄影机拍摄穿甲弹穿透十层钢板的珍贵画面,比电影特效来得更加真实与震撼,甚至不远千里将实验道具搬到演播室现场,让观众可以直观感受;为了记录中国首例无壳孵化小鸡的诞生过程,导演们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与专家反复沟通,并在拍摄期间连续21天日夜蹲守;而为了模拟汽车落水时的自救方法,特邀外景实验员强子以身试险,真的坐进玻璃封死的汽车里,坠入水中,再一步步地验证各种自救方法是否有效。

穿甲弹穿透十层钢板瞬间

一档综艺节目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把握住大众的某种社会心理。而第三季的《加油!向未来》之所以引发了更多的关注,首先是因为它通过“科学+”的选题思路,让大众感到好奇和亲近,再加上高品质的制作水准、丝丝入扣的答题和讲解的过程,让大众获得了视听与知识的双重洗礼。

《加油!向未来》选手剧照

“融媒体”传播,放大节目影响力

第三季《加油!向未来》在播出期间,从人物到实验到话题,节目内容全面成为网络热点。网友们先是跟着节目话题#21天无壳小鸡孵化记#开始了“云养鸡”,后又围绕“鲲神”陈鲲羽等节目选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断高涨的热度背后实则体现了这一季节目在传播上所贯彻的“融媒体”思维。

选手陈鲲羽

《加油!向未来》的营销团队在节目创作之初便与导演们保持了紧密的沟通,挖掘出内容中显露出的话题点,进而积极地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建立宣传阵地,并结合各个平台的特性定制物料、设计话题,带动网络人气。例如官方微博通过发起活动,花式科学撩粉,一跃成为日阅读数为10w+的大号。官方抖音结合热点,挖掘节目内容进行二次发酵,不仅成为媒体号影响力榜单中的TOP9,更在首播后登顶过媒体抖音号粉丝榜TOP1。可以说,节目通过电视节目内容与各个新媒体平台传播的联动,达到了跨屏共振的效果。

#我为中国航天添燃料#话题热议

以科普大事件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为例,在播出前,节目联动各大新媒体平台向观众揭秘实验过程,从而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主动传播。微博上,以有趣、简洁的小剧场图文形式与网友火热互动;在短视频平台上以连续21天、每天一分钟的视频展现“小茶缸”成长的点点滴滴;同时在问答社区平台知乎等垂直内容平台上,“揭秘无壳孵化小鸡”等相关话题的同步讨论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最终节目首播第一集,在广大网友们关注下诞生的“小茶缸” 来到节目现场,引爆传播高潮。这一事件的相关话题先后多次登陆微博话题榜和热搜榜,引发了上百家媒体的报道和众多大V的纷纷转发,成为今年名副其实的网络热点事件。

21天无壳小鸡孵化记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加油!向未来》的营销团队很好地把握了传播的节奏和策略,从给小茶缸征名到撒贝宁与小茶缸对话内容登陆热搜,再到小茶缸成长为“大茶壶”,通过有趣的策划,一步步将网友们的关注导向节目,通过把线下的科学实验和节目播出、线上传播打通,出色地完成了台网互动,融合传播。

撒贝宁与小茶缸对话

在媒体平台和内容日益丰富的时代,观众的注意力正在不可避免地面临碎片化的分割,再好的内容也需要有出色的营销加持,才能绽放出内容的影响力。而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加油!向未来》进行的融媒体传播探索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IP化”产业链布局,开发节目衍生价值

三季节目以来,《加油!向未来》已经成为了国内科学类节目的标杆制作,树立了宝贵的品牌价值,而值得赞赏的是,节目出品方也借鉴了先进的影视“IP化”运作思路,围绕节目品牌,逐渐进行产业链布局,使得《加油!向未来》这一品牌不只是一档电视综艺节目,而成了有衍生开发价值的一大IP。

第一季节目播出后,节目就发行了同名书籍《加油!向未来 科学一起嗨》,这一集合文本、视频(含VR版)、图片于一体的多媒体科学体验读本,保留并精编了节目的知识竞答、实验过程、原理解析等要素,并增加了科学知识的扩展和应用,收获了上千条五星好评,成为了备受青少年群体追捧的科普书籍,还被科技部评为2017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这一季,《加油!向未来》的衍生开发又扩展到新的领域。团队自主研发同名答题小程序,在节目播出期间举办小程序直播赛,最高在线人数80万人,累计参与人数高达2300万。

《加油!向未来》小程序

在节目之外,小程序也不断丰富,开发出了“灵感转盘”“灵感钻石矿”等新玩法,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各种科学知识。互动应用的开发打破了传统电视单向性的传播方式,将电视观众从被动接受的“沙发土豆”变成主动参与的用户和粉丝,从而提高了节目的收视黏性。

“灵感转盘”

在线下,基于节目的衍生科学实验秀《加油!向未来》之明日星辰在今年国庆期间登陆北京喜剧院,该舞台剧讲述了用科学帮助少女星云寻找父亲的故事,通过高科技舞美、环环相扣的剧情等舞台剧独特的优势多维度诠释科学的魅力,将学校授课的基础物理化学知识经舞台化包装,变为奇妙的趣味科学实验,引导观众们在观剧过程中探索,传递科学之趣,赢得了不少赞誉。

《加油!向未来》之明日星辰剧照

通过将《加油!向未来》的节目内容与多媒体出版物、小程序、舞台剧等观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相结合,不但进一步拓展了科普的范围和持续影响力,也放大了节目IP的价值。

响应国家政策,进一步强化节目的社会使命

据央视综合频道总监张国飞介绍:“央视综合频道坚守‘创新三原则’——最大公约数的需求原则、超越娱乐的复合价值原则、主流价值的创新表达原则。”而已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三季的《加油!向未来》可谓生动诠释了这些原则,其用生动有趣的“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出大众对科学的热情和参与感,不仅带动了全民科普风潮,也令同类节目的热度持续升温。if(typeof showBodyUI==="function")showBodyUI("body.14");

央视综合频道总监张国飞

在面向大众进行科学传播的大目标之下,《加油!向未来》更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重点,将青少年作为节目侧重的目标观众群体。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总书记曾突出强调,“要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而从安排节目在学生放假的暑期档播出,到邀请参与节目录制的选手多为学生,再到与全国广大学校进行合作征集空间科学实验等,《加油!向未来》践行着重点面向青少年群体科普的使命,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空间科学实验征集

第三季的无壳孵化小鸡实验播出后,就在中小学生中形成热潮,全国已有多所小学集中开展了这项实验,证明了节目内容成为教育资源的可行性。在科学教育资源匮乏的偏远山区,《加油!向未来》更给了那里的孩子们对科学的最初印象和直观启迪。

《加油!向未来》第三季启动之时,还曾发起“我为中国航天添燃料”的新媒体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空间科学实验创意,话题阅读量超过2亿次,讨论量高达250万次,收到了全国各省市学生提供的近300份实验方案,激发出青少年群体对科学探索的强烈兴趣。尽管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未能将节目定制的科普实验卫星顺利送入轨道,开展原计划进行的在轨实验观察,但它承载的广大学生的科学梦并没有因此熄灭。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总编辑过彤表示:“这不仅是一次普及航天知识的发射,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科学探索精神的普及。明年我们再来。”

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

正如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所说:“在节目吸引青少年的同时,希望能够培养科学人才的储备军,激发创新热情,厚植科技创新沃土。”三季节目以来,通过上百个科学实验、数百个科学问题的解答,基于精良的制作再加上融媒体的创新传播,和围绕节目IP的产业链布局,《加油!向未来》很好地助推了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科学素养的提高,成为了通过节目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范本。它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综艺节目,而是一个有巨大社会价值的内容IP,其意义不限于当下,更在于未来。

— THE END —

作者 | 彭侃 刘翠翠

编辑 | 都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