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战略轰炸机必备5大特点:打击第二岛链

2019-06-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x点击按住视频可拖动 [相关视频]新闻观察:中国正研发新一代远程轰炸机 1.航程.既然下一代是"远程打击轰炸机"就肯定比H6这种中程轰炸机航

x点击按住视频可拖动

【相关视频】新闻观察:中国正研发新一代远程轰炸机

1.航程。既然下一代是“远程打击轰炸机”就肯定比H6这种中程轰炸机航程要远上一节,如果H6K是3500KM的作战半径的话,下一代肯定要达到5000左右,甚至非满载情况下可以接近6000KM。这样配合现在的2000KM左右射程的CJ-10A和未来射程更远的巡航导弹,可以在没有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在距离边境线1000KM左右的机场起飞,有效打击第二岛链的所有目标,还有整个印度洋,澳大利亚和印度全境。在境内实施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可以延长数小时的滞空时间,潜伏在对方防区以外,适时打击第二岛链内机动的航母编队。》》空军司令证实:中国正在发展新一代远程轰炸机

2.成本。下一代轰炸机不需要具备全球打击能力,这是由我们国家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战略决定的,需要投送力量的区域应为台海到第二岛链,印度洋。既然不需要全球打击能力,那么成本必然要可控,才能保持一定的规模,(两个团,50架左右)。单价成本应该保持在B-2(90年代单价24亿美元)的三分之一以下。算上通货膨胀的话,单价(含研发费用)应该在8亿美元,50亿人民币以下。这样既能保持一定的规模,同时长期维持又可以负担的起。如果能做到B2轰炸机70-80%的航程和载弹量,30%不到的单价,相近或者更高的态势感知能力,就完美了。

BTW, B2其实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大,更小的体型意味着更低的截获概率。

3.技术成熟度。轰炸机不像其他飞机,对于可靠性和技术成熟度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没有把握做到服役即实战化部署和使用,很有可能不会下决心发展。目前来看中央军委应该是下了决心发展下一代轰炸机,可见其技术路径应该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成熟度也较高,前期研发的结果比较扎实,同时配套的子系统比如发动机不会拖后腿。飞翼布局基本上可以毫无疑问的确定,如果有军迷连这个都质疑就有点缺乏基本常识了。具体是类似B2的Flying wing还是X47B的Cranked kite现在还难说。》》尹卓:中国发展新一代轰炸机 带弹20吨洲际飞行

4.作战使用。下一代轰炸机自身航程需要能全面覆盖第二岛链内的所有目标,并且能提高燃油效率做到长航时巡航,用以打击随时出现的时间敏感目标和机动的航母编队。下一代轰炸机出现的年代应该是2025-2030年,是高超音速武器成熟化的时代,届时出现的新一代导弹系统完全可以做到超远射程和超强突防能力的合二为一。对于载机平台的航程和速度反而有所降低。》》强大的表现:中国轰-6k轰炸机开放 展示所有武器

5.武器系统。下一代轰炸机要有比较先进的航电系统,先进航路规划能力,电传飞控,先进态势感知能力,比如布置在机身周围的分布式合成孔径雷达,分布式光电雷达等等。此外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具备网络中心战的能力(network centric),轰炸机必须能和现在已有的,未来将要服役的大型传感平台联动(比如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反隐身无人机,预警机,战略侦察机等等),共享战区信息和目标数据,做到A导B射C中继。即便有些技术在现在不是很成熟,但是必须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在内,5到10年后很可能用得上了。另外弹仓必须足够大,足够深,才能在未来搭载体型较大,使用多种发动机组合的高超音速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