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腱鞘炎的治疗方法 3个预防的方法不得不知

2018-09-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手指腱鞘炎常发生在手指的掌面,每一手掌面的肌腱都有一鞘,当腱鞘受伤破损而使细菌侵入鞘内,就会发生腱鞘炎.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因刺伤.

手指腱鞘炎常发生在手指的掌面,每一手掌面的肌腱都有一鞘,当腱鞘受伤破损而使细菌侵入鞘内,就会发生腱鞘炎。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因刺伤、挫伤、倒刺或剪指甲过深等损伤而引起。

病因

腱鞘具有维持手指的正常屈伸和肌腱滑动的功能。当手部固定在一定位置作重复、过度活动时,使肌腱和腱鞘之间经常发生摩擦,以致水肿、纤维性变,引起内腔狭窄。由于肌腱在腱鞘内活动时,通过的径道狭窄,从而出现疼痛和运动障碍,这就是腱鞘炎。

症状

常发生在手指的掌面,患指出现红、肿、痛、热征象,呈屈曲状,因为手指伸直就会引起疼痛。如不及时处理,化脓性感染后,肌腱坏死就会使手指丧失活动功能,脓液还可流入邻近的手指腱鞘和手掌间隙,造成全手残废。病人有全身不适感,恶寒高热的症状。

中医治疗

腱鞘炎属中医“伤筋”范畴,系因局部劳作过度,积劳伤筋,或受寒凉,致使气血凝滞,不能濡养经筋而发病。万金膏治疗应以遵循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原则,既要驱除寒湿致病外邪,又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使气血运行通畅。局部循环得以改善,受损组织得以修复,从而达到治愈目的。改善局部微循环,进而剥离粘连组织、疏通狭窄骨--纤维通道,使肌腱正常滑动,达到标本兼治腱鞘炎的目的。

治疗

外敷疗法

中医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膏药中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益气养血、通经走络、强筋健骨、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等。乌金膏贴于体表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

药膏按摩方法

适量金不换按摩膏涂抹于腱鞘炎部位,按摩几分钟即可。一般患者一个疗程可治愈。

针灸治疗

患侧阳溪、阳池、合谷、曲池、手三里、列缺、偏历及阿是穴,皮肤常规消毒,取压痛点处阿是穴采用围刺法,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对阳溪、列缺、阳池穴施灸。

用按摩手法在局部及远端穴进行点、按、推、揉、滚、弹拨、擦等法,医生用拇指重点揉按桡骨茎突部及其上下方,治疗15分钟。

手术治疗

严重的需手术治疗,手术后,选用合适的夹板固定。 在非手术疗法无效的情况下,可行小针刀松解术或腱鞘切开术。在掌横纹处做切口,以血管钳分离直达腱鞘,避免损伤指血管神经束。

西医治疗

局部封闭治疗,可使早期腱鞘炎得到缓解,每周封闭一次。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时,应做腱鞘切开术,术后应早期做屈伸手指活动,防止肌腱粘连,术后1个月内免手工劳动。

食疗法

(1)生姜鸡:用刚刚开叫的公鸡1只,生姜100~250g,切成小块,在锅中爆炒焖熟,不放油盐。会饮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内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于关节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鸡:以当年的公鸡1只,鹿茸3~6g,在锅内焖熟,不放油盐。吃肉喝汤,两天吃完。可根据情况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关节红肿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湿热。

(4)苡米粥:苡米30g、淀粉少许、砂糖、桂花适量。先煮苡米,米烂熟放入淀粉少许,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湿热,健脾除痹。

(5)防风苡米粥:防风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连服1周,能清热除痹。

(6)川断25克,杜促30克,与1条猪尾共煮,调味服用。

(7)桑寄生15克与1个鸡蛋,煲熟服用。

(8)老桑枝6克,与500克重的雌鸡共炖,饮汤食用。

(9)粟子粥: 粟子15枚,猪腰l对,粳米30克。先将栗子炒香(用沙炒),后去壳,与粳米加水适量同煮粥。或将栗子风干,磨粉,以栗粉30克,粳米20克,猪肾1对,同煮粥亦可,每次1小碗,每日1次。本方有补肾强筋、健脾养胃之功,可用于坐骨神经痛脾肾亏虚证。

护理

慎用封闭:局封虽然可消炎止痛,但非治本法,已有报道证明激素类药物可使肌肉纤维变性,而且药物在腱鞘内沉着会成为慢性腱鞘炎。

调整训练:症状较轻者可不必减轻运动量,但应昼避免或少用该肌腱,以使该肌腱有恢复的时间。

不要冰敷:冰敷后会加重腱鞘与肌腱之间的紧张关系,患者会感到局部症状加重。

预防

1.养成劳动后用温水洗手的习惯,适时活动手,并自行按摩。

2.手部微小损伤如擦伤、刺伤等要及时处理。

3.得了此病,贵在早治,以免迁延成慢性。

注意

1.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工作结束后,要揉搓揉搓手指和手腕,再用热水泡泡手。

2.冬天洗衣服时,最好用温水,下雪后扫雪,也要戴上棉手套,防止手部受寒。

3.轻轻握起拳头,然后张开,将手指伸直,如此反复练习有助于缓解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