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吃鸭清补养肝开胃

2019-04-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鸭肉是非常滋补的美食,在即将到来的中元节,吃鸭肉是一种传统.下面小编就告诉大家一些吃鸭肉的做法,一起到下文看看学学吧!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鸭肉是非常滋补的美食,在即将到来的中元节,吃鸭肉是一种传统。下面小编就告诉大家一些吃鸭肉的做法,一起到下文看看学学吧!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传说此时众家先祖游魂会来人世间游玩。为孝敬这些游魂,并祈求全家平安顺利,人们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甚至全猪、全羊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但食鸭文化最为流行,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各种让人垂涎欲滴的以鸭为主材料的美食

中元节前后,麻鸭、土鸭、西洋鸭等变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销售火爆。至于鸭子为何会受到中元节的青睐,还有几种缘由可循呢。

迷信说

相传,我们焚烧给祖先的冥币,还有衣物、屋舍等要靠鸭子驮过奈何桥。鸭子是冥间的交通工具,在祭祀时唯有把鸭子一同送去(即成为祭祀品),方能使祭祀顺利完成。

农村说

在农村种稻谷前,每户人家都会买上一些小鸭回来养。在割完稻谷后,农民通常把鸭子放到稻田里,吃掉田里的谷子和蚯蚓。中元节正好是鸭子长成的季节,农民为了犒劳自己,开始杀鸭子过节。

营养说

据《本草纲目》记载,鸭肉味甘微咸,性偏凉,入脾、胃、肺及肾经,具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息惊”之功效,因此,对夏季养生而言,鸭子理所当然成为老百姓中元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俗话说:阳强大燥,阴盛则冷。鸭子为禽类,飞禽在天,性阳刚;鸭子又可在水中游,而水呈阴,所以鸭子处于阴阳之间,固有“甲鸟”之称。在清朝,白鸭被列为朝廷“贡品”,由此可见鸭子在餐桌上的地位。作为一种温补食材,鸭肉既能滋阴补虚,又能清肺火、止热咳。细算起来,鸭子的食用价值有三大特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