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体质的表现症状及调理方法 四招经络调理教您呵护健康

2018-09-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寒湿,是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外感寒湿: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以关节.筋骨疼痛为常见症的证候:内生寒湿: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为常见症的证候. 寒湿体质的特征: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湿疹,夏天满脸.满身都是,冬天自动好 转:鼻梁上有青筋.咽喉红.流鼻血.扁桃腺肿,身上长期起疹子.这些都是身体寒湿重的一个警告信号.湿疹.鼻窦炎.哮喘就是一类病. 1. 按摩疗程 (一)捏脊按摩 捏脊为首选.每天捏脊,功德无量.

寒湿,是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外感寒湿: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以关节、筋骨疼痛为常见症的证候;内生寒湿: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为常见症的证候。

寒湿体质的特征: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湿疹,夏天满脸、满身都是,冬天自动好 转;鼻梁上有青筋。咽喉红、流鼻血、扁桃腺肿,身上长期起疹子。这些都是身体寒湿重的一个警告信号。湿疹、鼻窦炎、哮喘就是一类病。

1、 按摩疗程

(一)捏脊按摩

捏脊为首选。每天捏脊,功德无量。

6岁以下小儿以从下往上捏为主,  哮喘的小儿最好上下都捏,以10遍为例,从下往上捏6遍,从上往下捏4遍。 或者全部往上捏,但每捏完一遍伴随1次从上往下的轻推。 6岁以上的小儿基本上以从上向下捏为主。刚开始,肩膀附近根本没法提起, 肺俞附近只能捏起一大团,勉强能成团的向下推,到了腰部明显下去,一点也提不起来。

第一次捏的时候儿子叫得那个惨,鼻涕眼泪口水到处都是。20遍,一遍也不能少。 一周多以后, 身体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先是捏完之后浑身发痒,长出无数的小疹子,有的象痱子,有的象湿疹、有的象过敏包包,总之那个多呀。先是处在背部肺俞附近,一层又一层,摸上去都麻手。后来发展到满脊背都是,再后来连手臂、手背、腿上,到处可见红色的疹子。

有的疹子几个小时就消失了,有的要停留几天,有的很痒,有的不痒,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几个月。

二)经络病灶点按摩

(1)爱咳嗽,肩胛骨附近有病灶,因为寒气多聚集在这一带。经常提捏大椎附近的肌肉,尽快将肩胛骨附近的病灶找到并全部推开,可以用拨动、顺时针揉等方式,时间最好选在夏天;冬天不建议做这么大的调理。

病情轻的,在肩胛骨的肺俞附近有竖向或横向的条索状硬块,病情重的,会蔓延到肩胛骨的下方都有横向的条索状或疙瘩状硬结。 哮喘或咳嗽发作时更明显,不发作时也会有,要按下去仔细寻找。病程长,发作时还能摸到条索状的疙瘩,不发作时很难摸到,这是因为寒气凝结,使得这部分的肌肉板结发硬,要先用艾盐包或艾条熏等加温的方式化开寒湿或者用抓捏的方式疏通,使得这部分肌肉变得柔软,然后就很容易找到了。前后只用了10次左右就把哪些疙瘩给揉没了;从小就有的鼻炎和感冒后咳嗽不停的老毛病彻底好了。

(2)脾经重点调理

脾胃调理需要的时间很长,也最易反复,重点调理的腹部的病灶。先通过推腹慢慢腹部变得柔软, 慢慢病灶才会显露出来,是一个个硬结,肚脐的上下左右到处都是,一个个消灭。

2、艾炙:

艾炙的效果挺好,尤其对于寒湿重。

主要炙的部位是关元、太溪、三阴交、和脾经的一些穴位, 对于阴经调理是首选。

3、刮痧:

刮痧可以帮助迅速排出身体的毒素

最好经过调理一个阶段,气血比较充足的时候进行,主要针对膀胱经、心包经或胆经等阳经为好

刮痧最好在夏季,最早也要在清明后较好,冬天尽量不要刮痧。 阴经最好不要刮痧,按摩和推动就好。

4、拔罐:

拔罐和刮痧耗气血的原理差不多

有时虽然生病,可拔罐却没什么颜色,那是身体的湿气重,气血不足,还不能将身体的毒素排出,因此短期就不宜再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