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兆和的国画艺术 中国画现代人物画研究展:展示多个艺术流派的涨落

2017-1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齐白石用人物画敲开画坛大门"现实的光芒---中国画现代人物画研究展"将于7月26日在中华艺术宫拉开帷幕,作为"同行---2016美术

原标题:齐白石用人物画敲开画坛大门

“现实的光芒———中国画现代人物画研究展”将于7月26日在中华艺术宫拉开帷幕,作为“同行———2016美术馆联合大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国内首次关于国画人物画专题研究的大型学术展,共集结近300件20世纪以来的国画人物画代表作,全面而系统地呈现中国人物画的现代化历程。

展品来自包括中华艺术宫、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在内的国内9家重要的艺术机构,同时,也有部分珍贵的作品是由艺术家及家属提供。它们不仅从纵向上梳理了国画现代人物画的发展历程,而且从横向上展示了多个艺术流派的涨落。

蒋兆和的 《与阿Q像》,李斛的《嘉陵江纤夫》,黄胄的 《载歌行》,刘文西的 《山姑娘》,周思聪、卢沉的《矿工图》 组画,方增先的 《帐棚里的笑声》 ……记者昨天在布展现场看到,不少在美术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国画现代人物画都在陆续上墙,犹如一部生动的视觉文献,形象地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这些与现实人生保持相同脉动的作品,对于当代中国画的发展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 为此,记者也独家采访了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裔萼。

齐白石关山月都曾以人物画观照现实

人们耳熟能详的很多近现代艺术大师,都曾画过人物画,将人物画作为观照现实的一种途径,比如擅长花鸟画的齐白石、擅长山水画的关山月。

此次展览中,人们得缘一睹齐白石创作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 《乞丐图》《挠背图》 《背手闲吟图》 等6幅人物画。人物画在齐白石的创作中并不多,齐白石画人物画却远早于山水画与花鸟画。早年做过木匠的齐白石,日后改学雕花木工,并逐渐成为民间画工,专门给人画像。

20世纪艺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齐白石的人物画是相当有代表性的,贴近现实,流露出鲜活的情感。传统的人物画是逃避现实的,讲究出世的隐逸情怀,与现实保持距离,甚至是逃避现实,几无活力可言。

齐白石的人物画用的虽是传统的写意笔法,下笔却很有人情味。他画挥耙挠痒的人,半卧读书的人,哪怕画钟馗,都与传统概念化的人物画迥然不同,用笔简而富有意趣、形象简而蕴内涵,洋溢着纯真质朴的生命力。

主要以山水画在美术史上留名的关山月,也画过不在少数的人物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关山月创作过一批表现石匠、教授、难民、流民等苦难民众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成为他思考的方向和主题。如此次将展出的创作于1940年的《中山难民》有着一种现场观看的速写感:远景中隐现的城市,中景中倒塌的房屋,前景中衣衫褴褛赤脚席地而坐、流离失所的老人和幼童,悲天悯人的冷寂和无助之感从画面中渗出。

时代的车轮向前,国画中的人物在变

漫步于展厅,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国画现代人物画的变革与创新,同时也能够体味到时代变迁所带来的蓬勃生机。

黄胄创作于1959年的 《载歌行》,可谓描绘新疆人民在和平解放之后当家作主、欢快生活的经典之作。画中人物或挥舞旗帜,或拍打手鼓,或弹琴歌唱,从画面右侧向左侧前行,队伍参差错落,使得整幅画面显得欢快而流畅,似音符在画卷上随着画中人物的乐曲而跳动。

方增先1983年根据青海写生素材创作的《帐棚里的笑声》,聚焦的是帐棚里孩子们淳朴的笑脸。这幅画的技法在新时期人物画发展史中具有一定的意义。画中人物形体略有夸张,也特别赋予帐棚以结构性的边框处理,画作中大块墨块的运用已经跟之前的浙派人物画明显不同,充满了现代的海派气息。

李孝萱创作于1995年的 《大轿车》,描绘了百余人拥挤在一辆公共汽车上的场景。这幅作品透过画面中的车窗,人们能够看到满满的人头,人物采用小写意运笔,敷以淡土黄色,汽车以大写意渲染,都市人时髦、陌生、紧张的众生相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