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类风湿的土方法有哪些? 秋季治疗黄金时期千万别错过

2019-04-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内分泌.营养.地理.职业.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差异.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等方面有关系,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

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内分泌、营养、地理、职业、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差异、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等方面有关系,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以下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型治疗:

1)风寒湿型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处方:麻黄6克,细辛3克,桂枝10克,独活10克,桑枝15克,威灵仙15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

加减:关节剧痛加炙川乌、杭白芍;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加秦艽、海风藤;关节麻木漫肿加薏苡仁、苍术。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主共治疗160例,有效率为91.4%~93.0%之间。

常用成方:乌头汤、麻辛附子汤、蠲痹汤。

2)风湿热型

治法:清热祛风,除湿通络。

处方:防己15克,知母15克,生地30克,玄参20克,独活9克,桑枝15克,桂枝6克,忍冬藤30克,秦艽1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

加减:热盛加石膏、生地;血沉增快可酌加土茯苓、黄柏、龙胆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上方加减共治疗169例,有效率为90.9%~96.6%。

常用成方:桂枝芍药知母汤、白虎加桂枝汤、防己黄芪汤等。

3)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补血,散寒除湿通络。

处方:人参6克,黄芪20克,当归15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鸡血藤20克,熟地15克,羌、独活各15克,桂枝9克。

加减:心悸乏力加炙远志、龙眼肉;关节疼痛甚加制乳香、没药;面色眺白、少气无力加全当归,并加重黄芪用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基础加减共治疗117例,总有效率为94%左右。.

常用成方:当归补血汤、四君子汤、归脾汤等。

4)脾肾阳虚

治法:温阳益气,疏经通络。

处方:生黄芪20克,白术、桂枝、制川乌、防己各15克,桑枝30克,当归、白芍各12克,炙甘草10克。

加减:大便溏薄加扁豆;夜尿频数加补骨脂、吴茱萸。.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73例,有效率为93.3%~96.8%。

常用成方:真武汤、人参健脾丸、独活寄生汤等。

5)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和血通络。

处方:生地30克,玄参20克,防己15克,石斛15克,鸡血藤、15克,当归15克,川牛膝15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知母9克,黄柏9克。

加减:头昏眼花加枸杞子、杭菊花;午后烦热可酌加女贞子、旱莲草;骨蒸劳热加地骨皮、杭白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基础经治56例,有效率在85.7%左右。

常用成方:六味地黄丸、青娥丸、五虎蠲痹散加减。

6)痰瘀交阻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处方:桃仁12克,红花6克,川芎9克,地龙10克,半夏12克,白芥子12克,制乳没各6克,当归12克,乌梢蛇12克,蜈蚣粉0.6克(吞)。

加减:头昏、面色晦暗酌加炙黄芪、赤芍;肌肉萎缩加党参、白术;关节疼痛甚加虎杖、鹿衔草;皮下有结节可酌加王不留行。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经治疗150例,有效率为91.6%~94.3%。

常用成方:身痛还瘀汤、补阳逐五汤、桃红四物汤等。

制乌头(先煎)9g,黄芪15g,桂枝6g,芍药12g,穿山龙15g,地龙15g,青风藤15g,钻地风15g,僵蚕15g,乌梢蛇15g,蜂房9g,甘草6g。

1.乌头通痹汤

药物组成:制乌头(先煎)9g,黄芪15g,桂枝6g,芍药12g,穿山龙15g,地龙15g,青风藤15g,钻地风15g,僵蚕15g,乌梢蛇15g,蜂房9g,甘草6g。

功效:温经散寒,驱风除湿,通络扶正。

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好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其中有艾灸治疗法,那么,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好吗?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专家强调内治外治相结合,以内治为主,但要强调同步进行,艾灸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属于外治,对于关节症状有着明显的效果。

艾灸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但现在懂灸法的医生不多,如果医生掌握不好,会引起患者烫伤。所以一定要专业医生进行。通过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种关节病,效果明显已经得到患者和业界的认可。

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局部的关节疼痛,用艾条灸治特定的穴位,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同时避免了许多西药存在的毒副作用。

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好吗?专家提醒,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效果,但艾灸做为外治多为辅助治疗,目的在于缓解其症状,控制或改善关节功能。如无内治做基础,仅用外治、则无根基,效果再好也不会巩固,单靠内治,对某些局部病情不能迅速控制,易造成更大损害,对个别关节功能恢复不明显,影响整体关节功能。只有内外治疗有机结合起来,以内治为基础,才能切中病机、控制或改善全身病情,又不忽视外治对保护和改善关节功能的重要作用。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各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2.蚂蚁丸

药物组成:蚂蚁30g,何首乌30g,熟地黄30g,人参30g,五味子30g。

功效:补肾健脾,壮筋骨,益气血。

主治: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上药碾碎过筛,以水调和为丸,每丸2.5g,每3日服1丸,10丸为1疗程,共2个疗程。

3.历节肿痛,风热攻手指,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则大便秘。牛蒡子90g,新豆豉(炒)、羌独活各30g,为末,每服6g,白汤下。

4.白虎风痛走注,两膝热肿,用血竭、硫黄末各30g,每次温酒服3g。

5.历节诸风,骨节疼痛,昼夜不止。没药15g,虎胫骨(酥炙为末)90g。每服6g,温酒调下。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随着天气转凉,腰肌劳损、韧带损伤、关节炎、外伤等骨科疾病的症状加重……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随着天气转凉,腰肌劳损、韧带损伤、关节炎、外伤等骨科疾病的症状加重,尤其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来说,进入秋季,痛症更加频繁,病情开始恶化。但专家指出,秋季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黄金时期,切勿错过。

夏季贪凉诱发类风湿关节炎

“因为夏季贪凉,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比比皆是。”武汉国中堂医院专家介绍说在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皮肤毛孔为适应气候而张开,关节、肌肉易受到风、寒、湿邪气侵袭,尤其是本身气血较虚的人,更易引起关节炎发病或加重。在夏季许多人为了凉快,久居空调室内,用冷水洗澡等等,都使得风寒湿邪很容易通过张开的毛孔侵入体内。“而且夏季天气暖和,阳光比较充足,人体的经脉通畅、气血运行正常,关节炎的疾病就有可能会减轻。但这并不代表病情好转。症状的不明显也使得许多患者忽视了症状,从而放松治疗。”骨科专家提醒道。

秋季治疗黄金期

对于患有关节疾病的患者来说,逐渐转凉的天气是他们的痛苦的源头。用护膝等防护用品将患病部分保暖,或是用热水烫脚,对于老患者来说,为了对付难忍的疼痛,他们早早地开始了防护措施。“随着天气转凉关节炎的症状不断加重,痛症一下子暴露出来,特别是早晚温差大,更加剧了疼痛的症状。”专家说道秋季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高发期,却也正因如此,秋季是治疗的最佳时期。这是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初期发病的半年内,往往是病情进展最快的一段时间。如果能抓住这半年时间及早确诊并治疗,将会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结合改写病程发展

类风湿的最初病变部位为关节囊内层滑膜炎,表现为充血、水肿和增生。此时患者有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困难及晨间关节发僵。临床上将这一阶段称为类风湿早期。如果早期未治或治疗不当,滑膜炎经久不愈,极度增生的滑膜组织可侵犯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质,造成关节破坏。此时患者不仅有关节疼痛和肿胀,还会出现关节变形、强直和不能逆转的功能障碍。X线片上可见关节面模糊、糜烂、关节间隙变窄等异常。这一阶段称为类风湿晚期。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最佳时期,通常在发病头两年的滑膜炎,如未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90%的关节损伤在此期间发生。一旦关节被破坏,即使以后的治疗恰当也难以完全修复。因此类风湿发病的头两年是决定预后的关键时刻,任何拖延、误诊和误治都将造成关节的终身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