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可见于下列哪几种疾病?及其2方面有效疗法介绍

2018-1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症状体征: 1.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常因乳头内陷或乳腺上皮细胞脱落,以及大量含脂质的分泌物淤积阻塞导管,以致分泌物排泄不畅,

症状体征:

1.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常因乳头内陷或乳腺上皮细胞脱落,以及大量含脂质的分泌物淤积阻塞导管,以致分泌物排泄不畅,管内压力不断增高而引起导管扩张。其临床特点为:a.好发于40~60岁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多有哺乳障碍史,病因以一侧常见。b.乳头溢液为早期首发症状,常为多个导管溢液,呈棕黄色或灰白色稠厚物。c.常触及乳晕区肿块,直径多小于3cm以内,边缘规整。早期常与皮肤粘连。同侧腋窝淋巴结不肿大。d.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显示扩张导管的部位、范围和程度。e.乳头溢液及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大量导管上皮、泡沫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细胞残核及坏死物。

2.导管内乳头状瘤  多见于40~50岁的中年人。瘤体多位于乳晕下方较大的输乳管内。可单发亦可同时累及数支大导管。肿瘤为多数细小分支的乳头状新生物构成,外型似小杨梅,有蒂且与受累的扩张导管壁相连。其主要临床表现:a.乳头间歇性自然排出陈旧性血水,少数为棕黄色或黄色浆液。b.约1/3病人在乳晕区可扪及肿块,呈圆形、质软、光滑、活动,直径小于1cm。c.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显示1~2级导管内有沙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近端导管扩张,管腔无完全中断。d.溢液细胞学和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肿瘤细胞。

3.乳腺囊性增生病  本病较为常见,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为育龄期妇女的50%左右。因有部分病例可发展为癌,故有人称为癌前病变。病变主要累及小导管及腺胞,也可累及大中导管。其临床特点是:a.与月经周期有关的乳腺疼痛,有时乳腺有隐痛、刺痛。b.两乳内可扪及单一或多个囊性肿块或区段性颗粒结节。c.少数有乳头溢液,呈浆液性、浆液血性、血性。d.钼靶X线摄影,显示乳内有棉花状或毛玻璃状,边界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若有囊肿形成时可见圆形、透亮阴影。e.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显示点状、片状灰影,血管增粗、增多。f.b超显示增生部位不均匀低回声区及无回声囊肿。

4.导管内乳头状癌  多见于老年多产妇女,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平均发病年龄为56岁。其临床特点:a.发病缓慢,病史长,一般病程5年以上;b.乳晕区肿块质硬,常与皮肤粘连;c.约1/4病人有血性乳头溢液,常为单管溢液;d.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检查,显示近端导管扩张,管壁有凹凸不平的充盈缺损,管壁梗阻完全中断;e.溢液细胞学检查可见癌细胞;f.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可见肿块灰影及异常血管。

乳头溢液性疾病种类较多,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又比较复杂,不同的疾病又有共同的临床症状,且无特异性。各种辅助检查又各有其局限性。因此,乳头溢液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就有一定的困难,以致在疾病的处理上缺乏正确诊断的基础。

1假性溢液  有的学者认为,处理乳头溢液时,应首先区别真假溢液。假性溢液可行相应的局部治疗。

2.真性溢液的处理  根据溢液的性质、细胞学检查、乳腺导管造影检查所见,判断其溢液是否为肿瘤所致。

(1)非肿瘤性溢液的治疗:常为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等引起。前者可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后者可行中药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2)肿瘤性溢液的治疗:则常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导管内乳头状癌所引起。前者行局部区段切除,后者应行乳腺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