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颈椎性头痛的症状 8个方法帮你缓解颈椎性头痛

2018-1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头痛是临床疼痛诊疗时遇到的常见病,其病因很多,其中有一类头痛伴有颈部压痛.与颈神经受刺激有关的头痛,发生率很高,临床表现较复杂,头痛持续时间长,治疗较困难,日益

头痛是临床疼痛诊疗时遇到的常见病,其病因很多,其中有一类头痛伴有颈部压痛、与颈神经受刺激有关的头痛,发生率很高,临床表现较复杂,头痛持续时间长,治疗较困难,日益引起重视。此种头痛在以往曾被称为“神经性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枕大神经痛”,“耳神经痛”等。以往认为此种头痛是头部的神经和血管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头痛,因而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头部针灸、理疗、按摩,头部痛点注射,头部神经干阻滞,包括枕大神经或耳大神经阻滞。但有相当数量的患者的病情并不好转或疗效不持久。形成“病人头痛,医生也头痛”的局面。这一临床现状推动着对此类头痛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临床表现

颈源性头痛患者的年龄多在20~60岁, 但年幼者也不少见, 笔者在工作中遇到许多少年患者,最小的仅7岁。本病以女性多见。早期多为枕部、耳后部、耳下部不适感,以后转为闷胀或酸痛感,逐渐出现疼痛。疼痛部位可扩展到前额、顳部、顶部、颈部。有的可同时出现同侧肩背上肢疼痛。疼痛可有缓解期。随病程进展,疼痛逐渐加重,持续性存在,缓解期缩短,发作性加重。寒冷、劳累、饮酒、情绪激动可诱发疼痛加重

颈源性头痛常常不表现在它的病理改变部位,其疼痛部位常模糊不清,分布弥散并向远方牵涉,可出现牵涉性疼痛类似鼻窦或眼部疾病的表现。部分患者疼痛时伴有耳鸣、耳胀、眼部闷胀、颈部僵硬感。多数患者在疼痛发作时喜欢用手持压疼痛处以求缓解。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头痛。颈源性头痛在伏案工作者中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者工作效益下降、注意力和记忆力降低,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易疲劳,生活和工作质量明显降低

检查可发现在耳下方颈椎旁及乳定下后方有明显压痛。病程较长者可有颈后部、顳部、顶部、枕部压痛点。有的患者局部触觉、针刺觉减弱,部分患者患侧嗅觉、味觉和舌颊部感觉减退。部分患者压顶试验和托头试验可阳性。但也有患者无明显体征。有的患侧白发明显多于对侧。X光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有的可见颈椎间孔狭窄,椎体前后缘增生,或棘突增宽变厚,棘上韧带钙化。CT检查多无特殊变化,少数患者可见颈椎间盘突出,但与疼痛部位及程度不一定密切相关。

颈源性头痛护理

1.保持良好坐姿

一般采取自然端坐位,头部略微前倾,胸部保持挺直。使用椅背带腰部支撑的座椅,或者腰部后方垫一软枕使腰部保持轻度前屈姿势。

2. 桌椅高度适宜

如桌椅的高度不恰当,会使头部过度后仰或前屈,造成颈肩部肌肉劳损。双眼平视或者向下15-20度看电脑屏幕是比较适当的角度。

3.避免颈腰部长期处于一种姿势

稍感疲劳时便可离开座位行走,或每隔一个小时起身离开,做些简单的伸展体操,学会自我保健。具体的可以做颈部的缓慢前屈后伸、左右旋转,腰部可以做向前弯腰和向后伸展,以及缓慢左右旋转活动,3-5分钟即可以达到舒缓颈腰部肌肉的作用。

4.如果电脑放在侧方的,建议定期左右更换显示器的位置

这样可以避免颈腰椎长时间处于侧方扭曲状态。

5.调整合理的睡眠姿势,枕头和卧具松软厚度适宜

人体的颈椎有其正常的生理弯曲度,使用过低或过高的枕头,都会使颈椎骨、肌肉和韧带处于紧张状态。枕头的高度一般在8到15厘米为宜。枕头要放在后脑勺和颈部。床垫不要太软,卧姿以平卧为宜。

6.注意颈腰部保暖,不要让风扇或者空调长时间直接对着颈腰部吹凉风

风寒常导致肌肉痉挛、僵硬,从而造成落枕、颈腰椎小关节紊乱和肌肉纤维织炎的反复发作。

7.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可通过颈项腰背功能锻炼,增强局部肌肉的力量,改善颈腰椎的稳定性及抗劳损能力。建议每周进行1-2次游泳,尤其以蛙泳为宜,可以增强颈腰部肌肉的力量,改善长期不良姿势导致的颈腰椎生理曲度的异常。

8.颈椎不舒服不可随意按摩

盲目接受那些没有经过专业医学训练的按摩师的治疗,存在很大的隐患。按摩不当可能会导致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虽然经过大力的按摩,患者在短时间内会感觉比较舒服,但症状很快又会重新出现。这是由于大力按摩后,肌肉发生水肿所致。反复按摩,反复水肿,形成恶性循环,结果就会导致按摩的力量越来越大,病情却不见好转。更为严重的是,长期大力的按摩反复作用于颈椎的椎间盘、小关节及韧带,会破坏颈椎的稳定性,加速椎间盘的退变突出,加速颈椎腰病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