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性休克引起晕厥的主要机理介绍 揭秘该症状是如何发生的

2019-05-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疾跑后突然停止而引起的晕厥称为重力性休克.多见于径赛运动员,尤为以短跑.中跑为多见,有时自行车和竞走运动员也可见到.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外周组织内的血管大量扩张

疾跑后突然停止而引起的晕厥称为重力性休克。多见于径赛运动员,尤为以短跑、中跑为多见,有时自行车和竞走运动员也可见到。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外周组织内的血管大量扩张,血流量比安静时增加多倍,这时依靠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胸腔负压的吸引作用,血液得以返回心脏,当运动者突然终止运动时,肌肉的收缩作用骤然停止,使大量血液聚积在下肢,造成循环血量明显减少、血压下降、心跳加快而心搏出量减少,脑供血急剧减少而造成晕厥。重力性休克处理方法:对于身体健康的人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危险,应让休克者仰卧,两腿抬起高于头(保持静脉血回流到心脏),松开衣领、腰带、注意保暖,不省人事时可掐人中穴。清醒后喝点热糖水和热水,充分静卧、保暖和休息。“重力性休克”是运动医学名词。指疾跑后立即站立不动而引起的晕厥或休克症状,有的甚至发生猝死。因为突然停止运动,下肢毛细血管和静脉失去肌肉收缩时的节律性挤压作用,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使血液大量积聚在下肢血管中而使得回流心脏的血液显著减少,导致心脏输出血液相应减少,血压下降,血液不易压向头部,使脑部发生暂时性贫血而晕倒。这种现象因与血液重力作用有关,所以有“重力性休克”之称。其主要症状是:昏倒后血压下降、血流减慢、脉搏弱且慢、四肢发凉、脸色苍白、体温下降、神志淡漠、瞳孔缩小等。

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位于下肢部位的毛细血管并不全部开放,在每一瞬间仅有8%~16%是开放的,而大部分是处于关闭状态,这种开放与关闭是交替进行的。赛跑时,下肢肌肉不断收缩、舒张,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和能量。有人计算过,当人在剧烈运动时,毛细血管网开放量较安静时增加三倍。重力休克在运动过程中,下肢部位的静脉扩张,静脉管容量也明显增加。下肢部位的静脉由于远离心脏,其血液回心的力量,主要靠肌肉收缩时对血管壁的挤压作用和吸气时胸腔产生的负压作用。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在赛跑后,如果立即站立不动,使下肢的毛细血管和静脉失去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挤压作用,血液由于重力作用而淤积于下脚扩张的静脉和毛细血管里。

同时,由于运动时呼吸急、浅,减少了胸内负压,阻碍静脉回流,使回心血流量大幅度下降。加之运动时心率加快,心脏每次搏动排出量减少。此时,全身血容量虽无改变,但有效血循环量却急剧减少,导致人体各重要脏器血流灌注量不足,组织缺血、缺氧。因无氧代谢增加,机体发生了严重的代谢紊乱和机能障碍,丧失了适应和抵抗能力,因血液是由于重力作用而淤积在扩张的下肢血管里,称“重力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