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诊断与治疗 教你两大神奇方法摆脱骨关节炎

2019-05-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诊断 骨关节炎的诊断一般是基于临床表现和体征.由于该病不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因此血清学检查只是用于排出其他的风湿性疾病.X线平片检查是最重要的手段.典型的X线表现包括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和囊腔形成.在某些关节,例如膝关节可以在负重位置时拍片,从而观察到关节间隙缩窄的情况.可有严重的关节液贮积.典型的滑膜积液常呈清亮或淡黄色,中度-重度黏稠,白细胞数常少于3000/mm3(非感染性),也可见其他成分(如关节软骨片断或含钙的结晶等). 实验室检查:本病无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大部分患者血

诊断

骨关节炎的诊断一般是基于临床表现和体征。由于该病不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因此血清学检查只是用于排出其他的风湿性疾病。X线平片检查是最重要的手段。典型的X线表现包括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和囊腔形成。在某些关节,例如膝关节可以在负重位置时拍片,从而观察到关节间隙缩窄的情况。可有严重的关节液贮积。典型的滑膜积液常呈清亮或淡黄色,中度~重度黏稠,白细胞数常少于3000/mm3(非感染性),也可见其他成分(如关节软骨片断或含钙的结晶等)。

实验室检查:本病无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大部分患者血沉正常、C反应蛋白不增高、类风湿因子和自身抗体阴性。关节液黄色或草黄色、黏度正常、凝固试验正常、白细胞数低于2×10E9/L、糖含量很少低于血糖水平的50%。据此可与自身免疫性关节病鉴别。血沉在OA一般正常,但要注意血沉有随年龄而增加的趋势。在患OA的老年病人发现血沉中度增快,不一定表示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但如一个有广泛僵硬和关节炎的病人血沉突然增快,有可能表示病人患有RA。由于OA十分普遍,RA常发生在已有OA的病人。如果指间关节的OA开始伴有发炎的症状和体征。并引起强直,很可能是RA。反之,RA在自然过程的晚期也可以发生OA。如果同时发生利尿剂导致的高尿酸血症,软骨钙化和OA,就更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其他辅助检查:影像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十分重要。X线表现主要为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及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关节面萎陷、变形和关节半脱位等。MRI可示早期软骨、半月板等关节结构的病变,有利于早期诊断。CT用于椎间盘病的诊断,优于X线。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边缘性骨刺脊椎关节连成骨桥。亦可见骨囊肿以及畸形。如发现这些变化可作为诊断的依据和估计关节损伤的程度。但放射学改变的程度不一定与临床表现完全一致。OA一般在早期没有或很少有症状,只在继发炎症、疼痛或影响关节的活动时,病人才找医生。此时,关节损伤发生已久。疼痛在个别病人亦可出现于放射学改变之前。一般常常用放射学改变解释临床症状,例如用脊椎变化解释背痛。事实上,背痛多半是精神、情绪紧张等因素引起的,与病变关系不大。

一、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物有:

(1)控制症状药物

此类药物能较快地止痛和改善症状,但对骨关节炎的基本病变不产生影响。

①镇痛剂:由于骨关节炎病人以老年人居多,而老年人对非甾体类抗炎药易于发生副作用,且骨关节炎中滑膜炎症尤其在初期,并非是主要因素,疼痛并非都由滑膜炎所致,所以可选用一般镇痛药。经研究,镇痛剂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两者的止痛作用无显著差别,而止痛剂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如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一般服0.3—0.6克,每日2~3次。镇痛剂可经常服用,也可只在痛时或进行某种活动时服用。

②非甾体类抗炎药:对骨关节炎病人的炎性表现如关节肿胀、疼痛、积液及活动受限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有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对软骨基质的合成有抑制作用,长期应用虽然关节疼痛改善,但是骨关节炎的基本病变反会加重。研究中发现,如双氯芬酸钠(包括扶他林、戴芬、英太青、双氯灭痛、奥斯克)、奇诺力、优妥、诺德伦、西乐葆、万络等对关节软骨没有影响,比较适合应用于骨关节炎。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虽然有报告对软骨细胞有益,但没有必要全身应用,只适用于伴发滑膜炎,出现关节腔积液时,则可在严密消毒下,予关节腔内或病变部位局部注射得保松、利美达松等。同一关节用药每年不超过4次,两次之间的间隔不宜短于两个月。

(2)改变病情药

即过去所称的软骨保护剂。这一类药物见效较慢,一般需治疗数周后才见效,但停药后疗效仍持续一定时间,同时又能减缓、稳定甚至逆转骨关节炎软骨降解过程。

①透明质酸: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从牛眼球玻璃体中提取成功,就命名为玻璃酸,又名透明质酸。开始用于治疗赛马的关节炎。自1974年首次使用关节内注射治疗骨关节炎,并取得较好疗效。透明质酸是关节液的主要成分,也见于软骨。临床使用的制剂是从鸡冠提取纯化的。目前国内透明质酸产品有玻璃酸钠注射液(商品名施沛特),2毫升关节腔内注射,每周1次,共5次,疗效可持续半年左右。进口产品有欣维可,2毫升关节腔注射,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疗效可维持1年左右。

②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能清除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从而减少对关节软骨的损害。本品起效较慢,疗效持续时间可长达18个月。欧美已用于临床。

③D—葡萄胺:最先在我国应用的为口服硫酸盐,名为氨基葡萄糖,商品名为维骨力。推荐用法为314—628毫克,每日3次,餐时随饭同时咽用,持续8周,隔半年左右可重复1个疗程。其副作用少,主要有轻度恶心、便秘和嗜睡。

另外,还有四环素族抗生素(如多西环素)、葡糖胺聚糖、S—腺苷基蛋氨酸、骨重吸收剂(包括乙膦酸盐、氯屈膦酸盐、帕米膦酸盐、阿仑膦酸盐等)、人工合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促进软骨修复的细胞因子等,目前这些制剂还在探索研究阶段,不宜推荐给病人常规应用。

中药可选用追风透骨丸、壮骨关节丸、骨刺片、骨仙片、骨宁注射液等成药,或辨证施治。  经过上述治疗后,病情一般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若病情一直较严重,或关节腔内有“骨刺”碎片落入,影响关节功能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以便摘除关节内的“骨刺”或切除阻碍运动的大“骨刺”,必要时还可作关节成形术÷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二、选择合适坐姿很关键

驾驶时,应维持轻松的坐姿,惟有如此才不至于在长程或剧烈驾驶中容易疲劳。选择坐姿时,切记位置适中,双手要可轻易地操控所有车内装置,双脚能够轻松地将所有踏板踩到底。握着方向盘的双手,千万不可过分地弯曲,手肘也不需太过伸直,两者都会影响您手臂肌肉的使用,增加使用方向盘时的灵敏度及困难度。其次,当踩踏板距离、背部倾斜不合理时,容易令脊椎生理曲度不正常,形成腰椎关节炎,或腰椎间盘突出。所以保持腰板挺直的良好坐姿很重要,女性车主可以在腰后放上一个软硬适中的靠垫,一方面可以让腰部得到支撑减缓长时间挺直腰背的疲劳,一方面可以减轻车辆行驶时传来的震动对腰部的伤害。

握方向盘方法要正确

握方向盘时,不要只顾着使劲抓住方向盘,而忘了要让肩膀放松,力量适中即可。握住方向盘时,手肘略微弯曲。选择方向盘时,应以手掌可全部包围为准,不可太粗或太细,材质、形式则以个人舒服为准。两手应将方向盘轻轻于二点钟及十点钟方位抓紧,打方向盘时应一手送,另一手接;一手接一手转弯。

行车时需注意保暖

关节炎的形成与空气湿度有很大关系。当周围温度过低、空气潮湿时,会很容易形成关节炎。因此驾车时,既要考虑车里的通风情况,又要把握好车内温度,冬天温度太低时,要调节车内暖风。夏天行车空调温度调节要适度,穿裙子的mm更要避免冷风吹向膝部,建议驾车mm随车放置一件面料轻薄、质地舒服的长袖衬衣或外套,上车后即穿上保暖。

停车间隙巧练瑜伽

开车时颈部肌肉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女性朋友可以巧妙利用开车间隙,如等交通灯或者堵车时,利用车内空间,分别交换活动颈部、肩部和背部,消除肩、脖颈的淤血,减轻脊背的疲劳,一两分钟的放松运动即可以让肩背、颈部得到按摩。瑜伽是近年来日渐风靡的柔性运动,有些简单的椅上动作同样适合在车内狭小空间里练习,并且可以起到增强颈间、腰背肌肉及脊柱的灵活性、柔韧性的作用。记住坐之前要调整好座椅空间,动作不宜幅度太大,各部位肌肉感觉有点紧张即可。

招式1

·坐在椅子前半部分,双脚平放在地板上。

·手臂后伸,手掌向下贴着椅面。

·手指向前触及臀部,同时抬起下巴,伸长颈部,眼睛朝车顶看,注意不要低头。

·同时手掌压椅面,上下活动肩部,前后转动肩部,活动完后仍保持此姿势做2~3次深呼吸。

健身效果:消除肩、脖颈的淤血,能减轻脊背的疲劳,防止肩背颈椎痛。

招式2

·端坐椅上,十指相交胸前。

·吸气,两手向胸前推出,扩张背部。

·呼气,两手收回,手心紧贴胸部,扩张胸部。

·吸气,两手向胸前推出。

·呼气,屈左肘,并尽量将手心贴于左肩前侧,并使头部靠于左肩,伸展右侧颈部。

·吸气,两手向胸前推出。

·呼气,屈右肘,并尽量将手心贴于右肩前侧,并使头部靠于右肩,延伸左侧颈部。

·将手移至中间,放松。

健身效果:扩张胸部、伸展背部。灵活两手、两腕、两肘、两肩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