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膳食营养与健康 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019-01-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群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在人生过程中一个重要年龄阶段,他们的营养状况,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整体素质.大学生因生理.心理及学习

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群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在人生过程中一个重要年龄阶段,他们的营养状况,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整体素质。大学生因生理、心理及学习任务繁重等特点,对营养的需求也是特殊的,因为营养是青春期学生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营养可促进他们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强壮健美,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稳定;还可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和预防某些严重疾病的发生。而不合理营养可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但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学知识,饮食消费行为基本处于盲目状态,随意性较大,能按科学方式对待饮食的人为数不多。

于是,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是维持大学生健康的必要条件,营养教育将为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奠定基础。

一.目前大学生存在的营养问题:

1.饮食营养知识不足。

大学生现有的营养知识是来自中学生物、电视、杂志以及家庭的教育,大学里没有适当的渠道获得科学系统的营养知识。绝大多数同学不了解每天应该摄入哪些食品来满足对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要,这些营养素主要存在于哪些食品,对食物的选择大多凭嗜好和传统的观念,绝大多数同学不知道如何利用有限的经济条件,吃的合理,吃的健康,而是一味的相信有钱了就可以吃出健康。

2.饮食习惯不科学。

(1).不重视早餐。

大部分大学生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不高,只有小部分学生重视早餐。他们不吃早餐的原因大多是起床晚来不及,个别女生是为了保持身材不吃早餐。事实上,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早晨起床之后,及时补充营养是一天中脑力、体力恢复的重要保证。如果不吃早餐将直接导致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头晕,乏力,心慌,思维滞后,直接影响听课效率。久而久之,还可导致低血糖,诱发肥胖、胆结石等疾病。

(2).饮食没有规律。

饮食无规律的学生在调查显示中并不在少数,有资料显示日常饮食无规律的学生比例已占41.9 %。他们大多的观点是,有时间多吃点,没时间少吃点或干脆不吃。这种饥一餐饱一餐的饮食模式最易导致体内脂肪储备能力上升。而长期无规律的饮食,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3).有酗酒等不良饮食习惯。

事实上,适量饮酒对身体是有好处的,酒精可以刺激血液中兴奋剂如内啡呔的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机能代谢,而过量饮酒就对身体百害无益。但是一些学生喝酒往往不太注意控制酒量,这对他们的身体损伤是十分大的。过量饮酒会损害胃肠粘膜,会使体内营养素流失,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和叶酸、维生素B1、B6、C及镁、硒和锌等。还容易引起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心肌缺血、冠心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酒精中毒。

(4).饮水较少,多用果汁及饮料代替白水。

果汁、饮料中大都含有色素、甜味剂、防腐剂等化学合成物质,过量饮用对身体有一定危害。而白开水能提高身体中乳酸脱菌酶的活性,有利于较快降低累积于肌肉中的乳酸,消除疲劳,焕发精神。同时多喝白开水也会加快体内新陈代谢的速度,使体内的毒素能较快地随尿液排出体外。

(5).偏爱零食。

现在零食已经不是女生的专利了,很多男生也喜欢吃零食而不注重主餐。实际上经常吃零食不仅会打乱我们的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规律,由于平时吃的一些零食大多是一些高热量低营养的东西,久而久之还会引起肥胖等。睡前吃零食也不利于身体的消化。

(6).食用过多油炸食品。

在日常生活中,油炸食品因其香味诱人,成为很多大学生常常抉择的食品,但油炸食品却不断受到健康组织和营养专家的质疑,主要是由于:油炸食品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加入含铝的膨化剂,长期大批食用,铝在脑细胞中沉积对大脑有不利 影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经高温煎炸后会分解出丙烯酰胺,它可以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食品的烹制用油,往往重复应用,导致脂类过氧化物积聚,这些物质可促使脑细胞早衰。同时,人体摄入的油过多,轻易发胖,从而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血汗管等疾病。

(7).边走边吃。

有些大学生因为赶时间,边走路边吃东西。这种现象很不卫生,吃的东西很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传染,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大脑既要指挥消化系统,又要指挥活动体系,精力疏散,因此往往咀嚼不细,消化不好。而且还会有发生呛食、咬舌,使食物误入气管的危险。